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41章 李挽离世

第41章 李挽离世(1/2)

    弘道帝固然不喜欢这些公文。

    可今日为了让臣子们长点教训,知道恩威并施的道理,他决定直面自己最讨厌的奏折。

    本身,这就不算是特别难做的事情。

    尤其是弘道帝擅长的“权术”与“赚钱”。

    地方的奏折,真正要紧的其实就是赈灾与官案。

    前者重点在于钱银。

    弘道帝在这种事情上一贯脑子转的很快。

    至于后者,则是针对官员的赏罚与功过,还有来自地方上的告发与检举。

    立足于权术的角度,剩下的不过就是一个正常的是非观。

    弘道帝不需要在意朝臣的弯弯绕绕。

    因为他就是这朝堂的主人。

    有功即赏,有罪即罚。

    这效率自然就高了不少。

    等到快要日暮时分,弘道帝桌案上的奏折也处理完毕。

    宫人们又把桌子抬走。

    刘理喊了一句“退朝”,弘道帝再次离去。

    这回,就连内阁首辅喊他都没有搭理。

    从内阁首辅开口之际,这场君臣的斗争已经分出了胜负。

    弘道帝要做的,不过是享受胜利者的果实。

    ……

    等他离去之后,朝臣们陆续退下。

    内阁成员将各自的同党聚集而来,这架势已经打算服软了。

    毕竟——

    弘道帝再这么拖下去。

    首先要倒霉的不是别人,而是内阁。

    内阁官员如果失去了参政的权力,那他们本身就只是一个清水官员。

    别说与六部相争了, 哪怕六部之下的一个小衙门,都比内阁要有权势。

    为了自己的仕途前途。

    他们只能选择向弘道帝低头,争取能让这事情尽快收尾。

    否则,他们不仅自己的仕途要到头。

    而且持续已久的“阁部之争”,将会以六部不战而胜宣告终止。

    六部的大佬,这时聚集在李成江的周围。

    他们本就是站在弘道帝一方的,如今不过是受了池鱼之殃。

    而且,这些人都有大好前途。

    他们虽然坐在六部尚书的位置上,但是将来还是谋划想要入阁的。

    假如内阁真的变得有名无实,这也是断了自己的晋升通道,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等回到府里之后。

    朝臣们知道即将低头,也就不再想着如何与弘道帝对着干了。

    不错,正如陛下所言。

    那些还没有回来的同僚们,他们还在宫里享受御宴,甚至陛下还会给他们讲道,日子要多充实有多充实。

    ……

    弘道帝在朝堂上取得了大胜。

    太医院这里。

    又被喂了一天的臣子们,看到了又有新人加入。

    他们知道,这回弘道帝是铁了心不会低头了。

    比起这个——

    更让这群臣子绝望的是,他们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反倒是,按照这群太监养猪式的喂法。

    这日子一长。

    等他们从宫里出去,恐怕都没法在京师立足了。

    再加之,弘道帝可还是表示过,他有可能会亲临太医院的,假如真被治了一个“君前失仪”的罪名。

    这回真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于是乎——

    在出现了第一个软骨头之后,剩下的同僚们也就顺水推舟。

    他们很快被转移到隔壁,用上了更好的膏药。

    等到臀部的伤口消肿,还会有专门的宫人负责进行培训与交代,事后更有东厂的探子进行监视。

    假如出尔反尔的,那么“君前失仪”和“大闹太医院”两顶帽子就会扣上来。

    刘理收到了消息,前往亲自确认之后,立刻来给弘道帝报喜。

    朝臣两线溃败。

    这意味着,他们主仆在这次君臣之争中获胜。

    刘理躬身:“老奴恭喜陛下!”

    “没什么好恭喜的。”

    弘道帝神色淡然。

    他这次可以压过群臣,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本就处于绝对优势。

    别的不说,光是修建紫极道宫的事情。

    弘道帝完全是用内帑开支,本来与朝臣是没有多少瓜葛的。

    结果,有人动了歪心思,想要利用他来刷名声。

    这才有了这场没有意义的君臣之争。

    弘道帝是被动下场的。

    他哪怕赢了,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这次的胜利不是永久的,只是暂时性的。

    那帮朝臣都不是软蛋,即便眼下这群人服了,可是等到将来另外一群人坐上这个位置。

    他们仍旧会尝试着向君权发起冲击。

    这是大明在平定了外部的乱象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