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28章 建元弘道

第28章 建元弘道(1/2)

    建武帝的驾崩没有什么征兆。

    但胜在一切准备周全。

    而且正值秋收之后,国朝一年到头最稳定的时候。

    建武帝前脚刚走。

    刘理带着先皇遗诏,迅速接管了东厂。

    至于镇抚司,则是落到了林九道的身上。

    林九道虽然不是官场中人,可他同样也是云王的师兄,而且还是玄皇的道友。

    这个节骨眼上。

    林九道协助道王登基,自是当仁不让。

    最后,则是宫廷的禁军。

    今年同样已经六十余岁的定国公“李墩墩”,奉命接管了禁军,并有各家国公府,侯府,伯府的勋贵到宫外聚集。

    他们在大明军中的关系盘根错节。

    尤其是北平之地,勋贵们就代表了军方的意思。

    这三股力量全部支持道王。

    大局已定。

    宗室诸王和朝堂老臣进宫面见道王,太皇太后,以及太后。

    ……

    等到一夜过后。

    整座北平开始为驾崩的帝王服丧。

    建武帝在这件事情上,预先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

    从当之无愧的“武帝”之名,再到停灵和送陵的各环节皆由军中精锐负责。

    这也算是别具一格。

    建武帝到底是压得朝臣们太狠了。

    哪怕他已经驾崩了,但是在“武帝”、“武陵”以及“军礼”的问题上,没有臣子敢表现出异议。

    逝者为大。

    何况,这有可能是古往今来,陆上对外作战最辉煌的一位帝王。

    谁敢公然诋毁,那就有身败名裂的可能。

    而且,接替皇位的道王,肯定也不会容忍这种臣子存在。

    ……

    一切尘埃落定。

    道王变成了道帝。

    他的年号已经定下,就叫“弘道”。

    至于“弘道”与他的本名朱崇道是否存在避讳一说,这个反而不重要了。

    因为他的兄长建武帝,本名朱崇武,已经替他开了这个先例。

    弘道元年。

    弘道帝先是将生母皇太妃“李元夕”尊为太后,与建武帝的生母并作两宫太后。

    她们同是玄皇的妻妾,但是由于二人在年龄上的跨度。

    不仅子嗣没有争夺皇位的嫌隙,二人本身也没有争风吃醋的机会。

    如今,两宫太后并立。

    看起来也没有矛盾。

    这一切算是平稳过渡了。

    接下来,就到了封赏的环节。

    定国公“李墩墩”已经到了无可封赏的程度,于是弘道帝封了李墩墩的次子,给了一个“怀恩伯”的爵位。

    可以领取俸禄,但是不得世袭。

    神霄派“林九道”,这位弘道帝在道术上的师长,弘道帝给他封了一个“神霄真人”的法号,统辖京师朝天、显灵、灵济三宫,领道教事。

    最后,则是早就对弘道帝母子示好的刘理。

    他官复原职,担任掌印太监,手下管着东厂,以及其余各监。

    这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太监!

    刘理的这一手,可是把许多宫里的太监给看傻眼了。

    本以为他当初被罢黜下“掌印太监”的位置,刘理这辈子已经不可能出头了。

    谁知道。

    刘理竟然跳到了弘道帝的麾下。

    一下子混到了从龙之功。

    除了他们之外,弘道帝对朝臣倒是没有太大的动作。

    建武帝驾崩前。

    他已经就朝臣的位置和能力,与弘道帝进行过探讨。

    为了避免新帝即位,大规模的人员变动,引起朝中动荡。

    各种人员的调遣,早在建武帝时期就已经调整完备。

    唯有作为弘道帝外祖父的李成江,他顺理成章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这是弘道帝修行“金钱道术”的关键,需要换成自己人。

    至于原本的户部尚书,则按照建武帝在任时的改制,将丞相改成内阁,户部尚书入内阁了。

    这个改变,本质上是方便了皇帝安插人手,好让自己的臣子得以分化相权。

    但另有一个前提是。

    皇帝需要保持对朝臣的优势。

    李成江对于今日的一切有所准备。

    他如今成了当今圣上的外祖,而且又是勋贵子孙,在立场上肯定是不能歪的。

    不止是他,还有荣国公府。

    假如可以讨得弘道帝欢心,这未必就不能将荣国公的位置给保留下来。

    毕竟——

    熙宁帝的意思,早先的建武帝是熙宁帝一手带大的,不好违背。

    可是弘道帝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他六根清净,半路出家。

    第三任皇帝的诏书,到他这第六任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