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8章 宗室出路

第8章 宗室出路(1/2)

    对于朱崇道这个奇怪的要求。

    张天师没有直接下决定,而是目光望向远处的玄皇。

    即便,他张家是授箓的祖宗。

    可是架不住,朱崇道用的授箓体系不是他张家的体系,他想怎么来,张天师当然也管不着。

    重点还是要看玄皇的意思。

    朱寻欢也没想到,小儿子竟然对道号的长度还有追求。

    这倒是他疏忽了。

    不过,这点事情在朱寻欢看来,也不算大事。

    道号长就长点,只要别把道号整得像是裹脚布一样,朱寻欢觉得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想到这,他立刻给了张天师一个肯定的眼神。

    那意思就是照朱崇道的意思来办。

    殊不知——

    正是今日这般的纵容,才开启了某人对道号长度的执念。

    朱崇道如愿以偿,得到了“九天普济”的道号。

    他这下才觉得舒坦了。

    朱崇道想要把道号变成,并不是因为他有某种特殊的癖好。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不管“一品道箓”还是“二品道箓”,这都是自己花费心血参悟而来的,为什么不能全要?

    还有,他既然同时掌握了两卷道箓,理应让人知道才是。

    至于要如何让人知道?

    这还有什么,能比得过直接放在道号上更醒目的。

    ……

    等到授箓大典结束。

    当今圣上的胞弟,小王爷“朱崇道”八岁授箓,一举修成二品。

    这样的进度虽然不及当年云王十三岁突破四品那样惊艳。

    可是,在云王已经被打上“仙人转世”的标签之后,任何与他进行的比较,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最起码,朱崇道目前称得上,是大明建国以来,最早达到二品之人。

    建武帝正有意提振皇族的威严,塑造皇族威压天下的形象。

    对于这位他唯一的同胞兄弟。

    建武帝也不介意替朱崇道造势,顺带提早替他封王。

    这一点上,建武帝与熙宁帝有所不同。

    熙宁帝恪守国法和宗法,认为皇帝的喜恶当在这两者之后。

    所以,哪怕熙宁帝在位二十四年。

    但朱寻欢哪怕到熙宁帝驾崩时,他依旧只是皇长子,而没有给他封王。

    建武帝就不一样了。

    从头到尾,他都是将皇权看做统治的工具。

    只要有需要,那么皇帝的意思就是一切。

    于是,一纸封王的诏书送到了玄都观。

    册封皇弟“朱崇道”为道王,而且还赐下了三千户的食邑,设在安陆州。

    消息一出,这在宗室内部可炸开了锅。

    毕竟,“食邑”的字样,已经有许久不曾出现在大明了。

    除了当年雨帝立国时,大明第一代的宗室亲王各自享有过食邑外,接下来永兴帝、熙宁帝膝下的皇子封王,早就已经不赐食邑了。

    而且,他们对雨帝朝的亲王们,还采取食邑“袭爵减半”的惯例。

    等到最后。

    所有人只能守着朝廷发的俸禄过日子。

    没曾想,到了建武帝这里,竟然又恢复了“食邑”的惯例。

    莫非这是一个兆头?

    建武帝终于想到他们这些宗亲了?

    一时间,宗室诸王之间走动频繁。

    他们里面,除了那些在宗人府有官职的之外,其他人的身上就只有一个王爵,再没其他的公职,更加谈不上兵权与谋逆。

    所以,大明对这群穷王爷的管束还是比较宽松的。

    王爷们各自交换意见,揣测圣心。

    最终,他们找到了目前最德高望重的宗室王爷,秦王。

    他早已年过八十,这是唯一在世的雨帝子嗣。

    同样的——

    秦王也是少有的,仍然还能享受到满额食邑的皇族亲王。

    这并非得益于荣宠,而是因为他活得久。

    在场的王爷们全是秦王的晚辈,如今都来请他支招。

    秦王显得不疾不徐。

    但事实上。

    早在建武帝册封“道王”,并且恢复食邑之前,他就提前找过了秦王,与秦王通过气。

    这些宗室王爷的心思,建武帝拿捏得死死的。

    如今他们自己跳进瓮里。

    秦王当然选择配合建武帝表演,按照剧本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陛下无意大规模恢复食邑制度。”

    “二伯祖,还请您给我们大家指条明路。不然,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我们王府老少都得喝西北风了。”

    “是啊,当真不是我们卖惨。只是,这手头着实不宽裕。”

    王爷们七嘴八舌,等到秦王示意他们闭嘴之后,这才纷纷噤声。

    秦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