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凡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乃修真之总枢,作佛之玄关。若遇邪魔侵扰、心神摇动之时,但默诵此经,自可心灯朗照,魔瘴潜消。”
三藏闻言,五体投地,恳求传授。
禅师遂趺坐于地,口诵真言。
其声不高,却字字清晰,如清泉滴落玉磬,又如天风掠过松涛,直透神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随着经文流淌,虚空中金色梵文隐现,化作点点智慧光雨,融入三藏识海。
三藏本就宿慧深厚,闻此无上妙音,一遍即铭刻于心,永世不忘。
经文终了,余韵在幽谷间久久回荡。
传经毕,禅师足下生起淡淡云气,欲归巢穴。
三藏急忙再拜:
“禅师慈悲,西去路径,还望指点迷津!”
禅师身形已离地数尺,回首一笑,留下几句偈语,声如空谷传音:
“千山锁烟水,万壑隐玄魔。
接天崖莫惧,侧步摩耳坡。
黑松林藏魅,精怪踞城郭。
虎狼司衙署,狮象称王过。
野猪担因果,水怪阻前河。
石猴嗔心炽,故友识劫波。”
言罢,化作一道柔和金光,瞬息没入那高树柴巢之中,巢边瑞霭升腾,莲花虚影隐现。
悟空听得“野猪”、“石猴”之语,眼中金芒一闪,冷笑道:
“哼!装神弄鬼!西去之路,问俺老孙便是,何须问他!”
三藏尚在品味偈语玄机,不解其意。
孙悟空心头火起,怒那禅师暗含讥讽,纵身而起,掣出金箍棒,搅动风云,便向那高悬的乌巢捣去!口中喝道:
“老孙倒要看看你这鸟巢有何玄虚!”
棒风呼啸,势若奔雷!
然那乌巢周围,骤然涌现万朵金莲,层层叠叠,祥雾氤氲,将其护得严严实实。
任凭孙悟空有翻江倒海之力,那金光祥雾柔韧无比,竟连巢边一根藤蔓也未能触及。
唐三藏急扯住行者衣角:
“悟空!此乃有道禅师清修之地,岂可造次!”
悟空按下云头,犹自忿忿:
“师父不知!这老儿偈语里,‘野猪挑担子’骂的是八戒这呆子,‘多年老石猴’讽的便是老孙!如何忍得?”
八戒倒是心宽,劝道:
“师兄息怒。这禅师既知过去未来,偈中或有深意。且看那‘水怪前头遇’一句,是真是假,日后自见分晓。饶他去吧。”
行者眼见金莲祥雾护持严密,知难强为,只得恨恨收了铁棒,护着三藏上马。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