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化身“天蓬元帅”,算是给佛门一个面子,也安插个自己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蓬,你昔日在天为官,知法犯法;今堕凡尘,不思悔改,反造杀孽,岂不是罪上加罪?’你如此下去,前程何在?”
猪妖闻言,脸上横肉抖动,竟有些破罐破摔:
“前程?前程!菩萨,您站着说话不腰疼!依着天规,我被打杀;依着佛法,饿死拉倒!这前程不要也罢!还不如抓个肥的,吃他娘痛快!”
观音不为所动,声音蕴含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你若肯真心皈依正道,自有活路。世间五谷,足以果腹,何须伤生害命?”
猪妖浑身一震,呆立当场。
其眼中凶光渐褪,茫然与挣扎交织:“弟子…弟子也想从善啊!可…可获罪于天,又能向谁祈求宽恕?”
语气中充满了绝望。
“善哉!我今奉佛旨,前往东土寻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你可愿洗心革面,拜那取经人为师,护他西行?一路斩妖除魔,将功折罪。待功成圆满之日,自可脱离灾瘴,重获新生!”
“愿意!弟子愿意!”
猪妖抓住了救命稻草,激动得涕泪横流,连连叩首,
“只要能脱离这苦海,弟子什么都愿意!求菩萨收留!求菩萨指点!”
观音颔首,手结法印,一道清净佛光笼罩猪妖:
“既知悔悟,吾便为你摩顶受戒。你本相为猪,便以‘猪’为姓,赐你法名——猪悟能!望你持斋守戒,断绝五荤三厌,静待取经人,莫再生恶念!”
佛光涤荡,猪悟能只觉体内暴戾之气被压制,灵台前所未有的清明。
其恭敬叩首:“弟子猪悟能,谨遵菩萨法旨!定当洗心革面,等候师父!”
目送观音师徒离去,转身回到云栈洞,竟真的开始打扫洞府,收敛凶性。
收服了猪悟能,观音与惠岸继续东行。
这一日,途经一片险峻山涧,涧水幽深,寒气逼人,名为鹰愁涧。
正行间,忽听涧底传来一声凄厉痛苦的龙吟!
声音悲切,直透云霄。
观音停步,循声望去。
只见深涧之中,云雾缭绕处,一条鳞甲黯淡的白龙被数道粗大的玄铁锁链贯穿身躯,牢牢锁在冰冷的峭壁之上!
龙身上伤痕累累,气息奄奄,显然受尽了折磨。
“涧底玉龙,因何在此受苦?”
观音慈悲之音传入涧底。
那玉龙艰难地抬起头,龙目中充满血丝与绝望:
“回禀菩萨…弟子…弟子乃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因…因一时不慎,纵火烧毁了龙宫大殿上的明珠…父王震怒,上表天庭告我忤逆…玉帝降旨…将我吊于此处…鞭笞三百…不日…不日便要处斩…求菩萨大发慈悲,救我一命!”
声音断断续续,充满哀求。
观音闻言,心中念头电转,瞬间联想到当年那孙悟空大闹龙宫。
那猴子一通胡闹,倒是“帮”四海龙族平了多少陈年烂账?
其中有多少是虚报损耗,多少是借机抹平亏空?
天庭事后岂能不查?
查了又岂能轻轻放过?
这些年,四海龙族在天庭敲打下,日子想必并不好过。
这是苦肉计!是投名状!
四海龙王,这是以龙子为质,递“拜帖”是真!
龙族这是在两头下注,想借取经人这股东风,为自己在佛门这边也谋一条稳固的生路。
看明白这点,观音对惠岸道:“你在此稍候。”
随即驾起祥云,直上南天门!
守门的丘、张二位天师见是观音亲临,不敢怠慢,连忙通禀。
玉帝闻讯,亲下凌霄殿相迎。
“贫僧参见大天尊。”
观音合掌为礼,开门见山,
“贫僧领佛旨东行寻取经人,途经鹰愁涧,见西海龙王三太子受刑待诛。那孽龙已知悔悟,贫僧欲向陛下讨个情面,饶其性命,赐予贫僧。令其化作脚力,驮负取经人西行,一路跋山涉水,戴罪立功。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玉帝高坐凌霄宝座之上,面上波澜不惊,心中却念头飞转:
四海龙族,首鼠两端!
那西海老龙王敖闰,表面上一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的模样告了忤逆,转头却让儿子在佛门必经之路上演这出苦情戏!
这分明是借着取经的东风,想两头下注,脚踏两条船!
把朕的天庭当什么了?
然… 玉帝眼底闪过一丝冷厉的权衡。
若此刻严词拒绝观音所求,执意斩杀小白龙,固然能出一口恶气,震慑龙族。
但…恐怕会适得其反,将本就摇摆不定的四海龙族彻底推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