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闻言感动不已,连忙拱手道:“多谢先生成全!备定当不负先生所望。”
次日,袁绍率领大军攻打虎牢关。由于吕布已死,守关将士无心恋战,很快便献关投降。袁绍率军进入虎牢关,随即下令兵分三路,向洛阳进军。
苏羽与刘备率领一路兵马,沿黄河西进。途中,苏羽不断招降董卓麾下的散兵游勇,兵力日益壮大。
这日,大军行至一处渡口,正要渡河,突然听到对岸传来一阵呐喊声。只见一群乱兵正在劫掠百姓,为首的正是董卓麾下的中郎将李傕。
苏羽怒道:“李傕匹夫,竟敢残害百姓!云长将军,速去将其擒获!”
关羽领命,率领五百精骑渡过黄河,直扑李傕。李傕见状,连忙率军抵抗,却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不到三个回合,便被关羽斩于马下。
其余乱兵见主将已死,纷纷投降。苏羽下令安抚百姓,并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他们,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
大军继续前进,很快便抵达洛阳城外。此时,曹操已从洛阳返回,向袁绍禀报:“董卓听闻吕布已死,虎牢关失守,已挟持献帝迁都长安。洛阳城内一片混乱,董贼麾下诸将皆欲投降。”
袁绍大喜:“好!传令下去,即刻攻城!”
苏羽却道:“盟主不可。洛阳城防坚固,若强行攻城,定会伤亡惨重。不如派使者入城,劝降守将。”
袁绍道:“先生所言有理。只是派谁前往合适?”
苏羽道:“玄德公素有仁德之名,若由他前往,定能成功。”
刘备拱手道:“备愿往!”
袁绍点头道:“好!便让玄德公前往。”
刘备随即带着几名亲卫,进入洛阳城。没过多久,便见洛阳城门大开,守将率部出城投降。
袁绍率领大军进入洛阳,随即下令寻找献帝的踪迹。苏羽却对刘备道:“玄德公,董卓已挟持献帝迁都长安,洛阳城内已无天子。我等不如趁此机会,占领洛阳,安抚百姓,积蓄力量,再图西进。”
刘备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那袁绍定会派人监视我等,该如何行事?”
苏羽道:“玄德公放心。我早已安排妥当。可令云长将军率军驻守洛阳城东门,翼德将军驻守西门,玄德公则坐镇中军,以防不测。”
刘备依言而行,很快便将洛阳城牢牢控制在手中。袁绍见刘备势力日益壮大,心中十分忌惮,便想寻机除掉刘备。
苏羽看穿了袁绍的心思,对刘备道:“玄德公,袁绍此人野心勃勃,且心胸狭隘,若不早做打算,恐会遭其毒手。不如趁此机会,率领大军离开洛阳,前往徐州发展。”
刘备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徐州牧陶谦与我素无往来,未必会接纳我等。”
苏羽道:“玄德公不必担心。陶谦此人素有仁德之名,且深知董卓之害。若玄德公以讨伐董卓为名,前往徐州,陶谦定会欣然接纳。”
刘备点头道:“好!便依先生之计行事。”
次日,刘备向袁绍辞行,声称要前往徐州招募兵马,共同讨伐董卓。袁绍虽有不舍,却也不好阻拦,只得放行。
苏羽与刘备率领大军离开洛阳,前往徐州。一路上,不断有百姓前来投奔,兵力日益壮大。
这日,大军行至徐州城外,陶谦亲自出城迎接。刘备向陶谦说明来意,陶谦欣然应允,将刘备等人接入城中。
徐州城的青石板路被夕阳镀上一层暖金,陶谦握着刘备的手穿过熙攘人群,街边商贩的吆喝声混着孩童追逐的笑闹,竟比洛阳城多了几分安稳气。陶谦引着众人穿过三道城门,守城卫兵见了这位白发苍苍的州牧都躬身行礼,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真切的敬意。
“玄德公请看,” 陶谦指着城墙上悬挂的万民伞,苍老的声音里带着欣慰,“这些都是百姓自发送来的。董卓祸乱洛阳时,徐州能保一方安宁,全赖军民同心啊。”
刘备仰头望去,数十柄绘着嘉禾纹样的油纸伞在晚风中轻摇,伞骨上系着的红绸如火焰般跳动。他身后的关羽抚着长髯,丹凤眼微微眯起,似在丈量城墙的高度;张飞则盯着街角卖糖画的小摊,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两下。
苏羽忽然轻咳一声,刘备回过神来,忙拱手道:“使君仁德布于天下,备今日得见,方知传闻不虚。”
陶谦朗声大笑,皱纹里的笑意漫出来:“玄德公过誉了。我已备下薄宴,咱们且到府中细谈。”
徐州牧府邸的庭院里种着两株百年银杏,金黄的叶子簌簌落在青石铺就的天井里。陶谦屏退左右,亲手为刘备斟上琥珀色的米酒:“实不相瞒,董卓虽远在洛阳,但其党羽李傕、郭汜已遣密使联络徐州豪强。若不是玄德公领兵到来,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撑不了多久。”
刘备闻言一怔,苏羽却早有预料般接口:“使君勿忧。我等沿途收拢的流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