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分析道:“我们必须派人去破坏水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司马昭必然会在水坝周围布置重兵防守,此去凶多吉少。” 话音刚落,魏昌再次挺身而出:“末将愿领一队死士,前去破坏水坝!” 陆抗也表示,东吴可以派一支军队在半路接应,牵制曹魏的援军。
魏昌挑选了五百名精锐死士,趁着夜色,悄悄向淝水上游的水坝进发。他们一路上小心翼翼,避开了曹魏的巡逻部队。当接近水坝时,却发现水坝周围果然戒备森严,有数千曹魏士兵驻守。魏昌观察了一下地形,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带领,从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另一路由一名偏将带领,从侧面潜入,寻找机会破坏水坝。
战斗打响后,魏昌率领的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曹魏守军没想到会在此时遭到袭击,顿时陷入混乱。但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组织起反击。魏昌和死士们奋勇拼杀,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而从侧面潜入的偏将,带领着士兵们悄悄地摸到了水坝底部。他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工具,开始破坏水坝的结构。然而,他们的行动还是被曹魏的一名哨兵发现了。哨兵立刻发出警报,大批曹魏士兵朝着他们涌来。
偏将知道情况危急,大声喊道:“兄弟们,加快速度!只要破坏了水坝,我们就完成任务了!” 士兵们不顾敌军的攻击,拼命地挖掘、破坏。就在水坝即将被破坏之时,曹魏的援军赶到了。魏昌看到援军到来,心中一沉。他知道,如果不能拖住援军,偏将他们就无法完成任务。于是,他带领着剩下的死士,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援军。
魏昌挥舞着长枪,左冲右突,在敌军中杀得七进七出。他的身上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战袍,但他依然没有退缩。在他的顽强抵抗下,援军的前进速度被大大延缓。终于,偏将传来消息,水坝已被破坏。魏昌这才松了一口气,下令撤退。
然而,在撤退的过程中,魏昌遭到了曹魏大将张虎的拦截。张虎武艺高强,魏昌与之大战数十回合后,渐渐体力不支。就在张虎的长枪即将刺中魏昌时,陆抗率领的东吴援军及时赶到。陆抗一箭射向张虎,张虎不得不闪身躲避,魏昌趁机逃脱。
水坝被破坏后,原本蓄积的河水朝着下游流去,但由于破坏及时,并没有对蜀汉和东吴联军造成太大的损失。相反,河水淹没了部分曹魏的营地,打乱了他们的部署。刘璿和孙休抓住这个机会,下令联军发起全面进攻。
在战场上,蜀汉和东吴的联军士气高昂,而曹魏军队则因为水坝被破坏而人心惶惶。刘璿亲自率军冲锋,姜维、魏昌等将领紧随其后;孙休和陆抗也率领东吴军队,从另一侧发起攻击。司马昭虽然极力组织抵抗,但在联军的猛烈攻击下,曹魏军队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败。
经过数日的激战,曹魏军队损失惨重,司马昭不得不下令撤军。蜀汉和东吴的联军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战后,刘璿和孙休在战场上会面,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猜忌和隔阂一扫而空。刘璿说:“此次胜利,全赖东吴鼎力相助。待复兴汉室之后,定当与东吴共享天下。” 孙休也说:“刘殿下客气了。我们结盟,本就是为了共同对抗曹魏。希望我们能继续携手,完成大业。”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他们放松警惕。司马昭虽然战败,但曹魏根基深厚,很快就会卷土重来。刘璿、孙休等人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们开始重新整顿军队,补充粮草,同时也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密切关注着曹魏的动向。
在许昌城中,司马昭看着战败的战报,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刘璿、孙休,这一战我输了,但我不会就此罢休。下次,我定要让你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他召集谋士和将领,总结此次战败的教训,同时制定新的战略计划。司马昭深知,要想打败蜀汉和东吴的联军,不能再一味地强攻,必须另寻他法。
而在蜀汉和东吴的营地,联军的将领们也在讨论着下一步的行动。姜维提出:“我们可以趁曹魏元气大伤之际,主动出击,攻打许昌,一举消灭曹魏。” 但陆抗却认为:“曹魏虽败,但防守依然严密。我们若贸然进攻许昌,恐怕会陷入持久战。不如先巩固战果,扩大地盘,增强实力后再做打算。”
刘璿和孙休认真听取了两人的意见,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采取折中的办法。一方面,派小股部队对曹魏的边境进行骚扰,打乱他们的恢复节奏;另一方面,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为下一次大战做好充分准备。
营帐内的烛火在夜风里摇曳不定,将姜维和陆抗对峙的身影投在牛皮帐幕上,宛如两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刘璿摩挲着腰间的玉珏,这是先父刘备临终前赐下的遗物,冰凉的触感却无法缓解掌心的汗意。孙休捏着青铜酒爵的手指节发白,酒水在杯中晃出细碎的涟漪,倒映着帐顶晃动的阴影。
“诸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 刘璿打破沉默,年轻的声音带着刻意压低的威严,“曹魏虽在祁山之役折损十万精锐,但许昌城高池深,且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