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挑眉:“具体说说。”
“我们可以暗中派人扮成蜀汉军士,在东吴边境制造事端,劫掠村庄,杀害百姓。同时散布谣言,说是蜀汉为了尽快收回荆州,故意挑衅。如此一来,东吴必然对蜀汉心生怨恨,结盟之事自然会出现变数。” 贾充详细阐述着自己的计划。
司马昭抚掌大笑:“好计!就依此计行事。另外,命钟会整顿大军,随时准备出击,给蜀汉施加压力。”
另一边,东吴朝堂上,吴王看着使臣带回的消息,面色阴晴不定。“要朕归还荆州?这谈何容易!” 他怒声道。
陆逊之子陆抗进谏道:“陛下,如今曹魏势大,若不与蜀汉结盟,我们腹背受敌。荆州虽重要,但暂时归还,换得盟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吴王沉思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也罢,传令下去,准备交割荆州事宜。但让守将暗中留下后手,一旦局势有变,立即夺回。”
然而,就在东吴准备归还荆州之时,边境突然传来噩耗。数座村庄被劫掠,百姓死伤无数,而据幸存者描述,行凶者皆是蜀汉军士的打扮。
吴王勃然大怒,将奏报狠狠摔在地上:“好个刘璿,竟然敢在结盟之前挑衅!传我命令,暂停荆州交割,整军备战!”
陆抗连忙劝阻:“陛下,此事或许有蹊跷。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可贸然行事。”
但吴王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证据?百姓亲眼所见,还不够吗?蜀汉狼子野心,朕岂能再与他们结盟!”
消息传到蜀汉军营,刘璿拍案而起:“这定是曹魏的阴谋!他们想破坏我们与东吴的结盟。”
姜维点头道:“少主所言极是。如今之计,我们一方面要派人前往东吴,澄清事实;另一方面,需加强边境防备,以防曹魏趁机进攻。”
刘璿当即修书一封,派能言善辩的邓芝前往东吴。邓芝日夜兼程,赶到建业后,却被拒之门外。吴王根本不愿见他,还命人传话,让蜀汉为边境之事道歉,并赔偿损失。
邓芝无奈,只好在驿馆等待机会。他暗中联系东吴朝中的一些大臣,向他们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说动了几位大臣,他们在吴王面前为蜀汉求情,劝吴王不要中了曹魏的离间计。
吴王的态度稍有缓和,但仍心存疑虑。就在此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开始向蜀汉边境移动。钟会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直逼汉中。
刘璿接到战报,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曹魏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他看着营帐中神色凝重的将领们,大声说道,“姜维将军,你率领五万大军,镇守汉中,务必挡住钟会的进攻。”
“末将遵命!” 姜维抱拳领命。
“霍弋将军,你带领三万大军,在侧翼埋伏,若魏军有破绽,立即出击。”
“是!” 霍弋应道。
安排好军事部署后,刘璿亲自坐镇后方,统筹全局。他心中清楚,这一战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蜀汉义军的存亡,也影响着与东吴的关系。若能击败曹魏,或许还有机会与东吴重新谈判结盟之事。
汉中战场上,姜维凭借着地形优势,在险要之处设下重重关卡。钟会的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狭窄的山道中难以展开,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蜀汉有姜维坐镇,确实棘手。” 钟会看着前方久攻不下的关隘,眉头紧锁。他的副将建议道:“将军,我们不如绕过汉中,直取成都?”
钟会摇头:“不可。汉中是通往成都的门户,若不拿下,我们的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而且,姜维必然会在我们身后骚扰,让我们腹背受敌。继续进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攻破防线!”
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死伤惨重。就在钟会一筹莫展之际,他收到了司马昭的密信。信中让他假意撤军,引诱姜维出击,然后设下埋伏将其歼灭。
钟会依计而行,下令大军后撤。姜维见魏军撤退,心中生疑,并未立即追击。他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得知魏军并未有粮草不济等情况,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个陷阱。
“魏军撤退得太过蹊跷,定有阴谋。” 姜维对部下说道,“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不可轻易追击。”
然而,就在姜维警惕魏军埋伏之时,蜀汉内部却出现了问题。一些新加入的将领,立功心切,见魏军撤退,不顾姜维的命令,擅自率军追击。
这些将领带着数千士兵,追出数十里后,果然中了钟会的埋伏。魏军伏兵四起,将蜀汉追兵团团围住。这些将领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汉中,姜维痛心疾首:“这些人不听将令,坏了大事!” 他深知,此次失利不仅损失了数千兵力,还可能让魏军抓住机会,再次发起猛攻。
正如姜维所料,钟会得知蜀汉追兵被歼后,立即整顿大军,再次向汉中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