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 > 第632章 元宵

第632章 元宵(1/2)

    各朝有各朝的闹腾,但今日说到底,还是元宵节。

    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还是那句话,在秦汉时,这种大节日,那是贵族的节日。

    史记乐书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

    所以秦汉现在办的,是祭祀。

    对于这个,游客们都熟的很。

    这些古人,但凡碰着个节日,那起源十有八九是拜神。

    上场帮着祭祀的闽人和潮汕人老多了。

    “陛下哦,哇咖喱供哦!这个钱要这样弄!”

    一个操着闽地口音的游客正在教着嬴政怎么搓纸。

    那手法熟悉的,一看就是初一十六没少拜拜的。

    还有那拜太阳神的,东皇太一,嗯,和太阳神熟啊,那一起拜了呗?

    好一个元宵夜,先从秦汉的拜拜开始。

    不过正经的玩,目光就得到唐宋明三朝。

    李隆基把元宵节定为灯节,取消宵禁,夜游三日!

    今日在大唐城,也是直接拉满了各种灯!

    火树银花开,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以往只能在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中感受一二的大唐上元灯节。

    在今天,展现在了现代的游客面前。

    今夜大唐所有的院子,楼阁,全部上灯。

    和春节搞得表演不同,元宵节没有表演,只有穿越。

    穿越到正月十五的唐朝,去感受千年前的元宵。

    梨园培训的歌女们穿戴着几百贯钱造价的首饰衣裳,在各个夜宴场合唱着歌。

    随机走进一处宅邸,就能听见丝竹之乐。

    院子里摆着案几,酒水点心,香炉,一应俱全。

    不喝酒也没事,可以去尝尝杜如晦精心研制的茶。

    只要你能顶得住这家伙往里怼孜然的举动,喝的惯的话,其实还不错的。

    实在觉得离谱,就当杜如晦煮茶是表演吧,至少人家的茶具是真的雅致。

    但上元节作为古代的情人节,最重的气氛还是你侬我侬。

    盛装的游客,把自己化成大唐姑娘的样子,小郎君们也生平第一次抹上了脂粉。

    火树银花下,拉着手逛长安。

    惜取少年时,人生没几年这般的光景。

    在赚外快的刘大福那买一个代销的大唐灯笼,年轻时,一个灯笼比黄金都更能让姑娘展颜欢笑。

    “瞧一瞧看一看!百枝树灯要来咯!”

    杜甫高喊着,让游客们往这儿来看一看。

    百尺高的树灯升起。

    这时候,景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

    无数的灯在树灯之上挂着,美轮美奂,看的人忍不住许愿。

    这种牛逼的玩意,不许个愿实在浪费。

    月色都被力压一头。

    沿着大唐城主街道一路下去,两边是无数的灯笼,除了作为灯笼以外,还有元宵节不落下的活动。

    猜灯谜。

    虽然倒霉的学子们元宵前就得开学,但今晚还是求着父母来,问就是找杜甫,绝对管用。

    家长们其实也是感慨的。

    小时候,元宵夜是有味道的。

    大街小巷的,拿着灯笼疯跑,那一天是最后的年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初八后的班,元宵前几日的开学。

    再加上不放假的元宵。

    往年的元宵,窝在家中就是一夜寻常过去,哪怕出了门,也没有人有太多兴致闹元宵。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般味道了。

    此时在这景区,举头望明月,放眼皆璀璨。

    这才是元宵。

    看着孩子们穿行在灯笼之间,对着这个灯谜抓耳挠腮,为解开一个灯谜得了小礼物而欣喜若狂。

    这景区就该来,该常来。

    朱元璋今夜也是与民同乐的,他曾下令元宵放灯十日,南京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大明城小秦淮,水面披上一层璀璨涟漪,虽没有十里灯火秦淮,但这几百米也够震撼的。

    南京有夫子庙,秦淮河,朱元璋在这大明城的建设中一直就是照着那边的样子来建的。

    现在的大明位面,那各位面秦淮河附近的楼,画舫,都拆了不少过来。

    要不是应天府尹哭着求着,老朱是真想扒干净了秦淮河畔。

    就连万历年建的文德桥,朱元璋也提前在这河上安排上了。

    而且,就叫文德桥。

    此时的桥上也举满了灯,阿佛有行通济,冇闭翳,全椒有走太平,沪爷还是沪娃时还有走三桥。

    走桥,也是游客们今晚在这的必打卡项目之一。

    只见那桥上熙熙攘攘,乌泱泱的全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