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 > 第513章 罗贯中也扑街

第513章 罗贯中也扑街(1/2)

    十二月的岭南天气不错,就是时冷时热的,入冬困难省的常态。

    常年生活在中原的员工们骂骂咧咧的穿上厚些的衣服,明明昨天还是大热天恨不得穿短袖。

    张九龄和罗贯中这些生在南方或是常在南方的倒是习惯。

    虽不是数九寒冬,此时罗贯中的心,却如那数九寒冬的冰碴子那般冷。

    不只是他,同样拔凉拔凉的还有朱瞻基和李景隆。

    三人盯着作家助手的数据,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按说写书这件事,罗贯中的心态是很稳的。

    毕竟在大明写书,你得做好了无人问津甚至刊印无望的可能。

    扑街这件事,是常态,一本封神,多数人在活着的时候是看不到的。

    但后世迷人眼啊,什么点子万订,什么一本封神,番茄给量十万,日收几千上万。

    似乎大神就该是这样的。

    而游客们,员工们,都认他的三国演义牛逼。

    罗贯中在简单整理了故事后,直接开写了新书《大汉光复记》。

    讲的是一个大明的人魂穿到新朝时期,成了刘秀的少年好友,凭着对历史的熟识,帮助刘秀光复大汉,同时帮着刘秀趁着改朝换代的当口大搞改革。

    三省六部,科举制,新式农具,发明火药火铳一扫天下。

    和刘秀成为位面双子星。

    同时书中的王莽不是现代穿越者,而是被罗贯中换成了主角的邪恶同门师兄。

    师兄弟两个不知对方的存在,几年里互相出招拆招。

    整一个魔改版新汉交接时。

    他觉得没啥问题,让现代人穿他还不熟悉,让大明的博学多才之人穿越对于那时来说也是大进步了。

    罗贯中觉得,他的史料翔实,基本上都是当事人的一手资料,甚至刘秀连小时候撵过谁家狗这种细节都告诉他了。

    王莽更是把他的后宫都说的明明白白的,就差细节描述了。

    故事情节也可圈可点,虽然是速成品,但就故事框架和文笔上来说,不说一本封神,小火一把还是可以的吧?

    结果就是啪啪打脸,什么叫玄学给量,罗贯中是真明白了。

    凭着语音输入好多个通宵猛肝,好不容易单机熬到八万字,七天验证一过,首秀却是来了个透心凉。

    看着两位数的阅读人数,三毛钱的昨日收入。

    罗贯中的书斋里气氛有点尬住。

    “老罗,我们以为你要憋个大的,没想到是拉个大的啊?”

    围在他们三人身后的游客看着后台数据,一时也是难绷。

    看到没?现在的大环境,罗贯中来了都得乖乖扑街。

    朱瞻基凑到李景隆耳边小声嘀咕着:“没道理啊,你没帮着宣传一下?那么多游客,不能只有这九十八人看过呀?”

    李景隆耸了耸肩:“罗先生说的,要看看真实数据,说是游客看在景区的面子上看的不能算。”

    “所以,这我咋和太爷爷交代?”

    “要不让罗先生别写了,还是改行卖书吧?好歹能吃点老本嘛。”

    游客们的议论,两人小声嘀咕声,传到了罗贯中的耳中。

    心里滋味,一时间的酸甜苦辣咸打翻了调料瓶般。

    他感觉心里和重锤砸过一般,甚至十只指头都有针扎的幻痛,骨头缝里也传出痛来。

    没道理啊,自己结合着自己的文笔和后世的风格去写,为何如此?

    有游客好奇去搜了书后,一眼下去,人就懵了。

    似曾相识的开头,先来一首词,随后是一段铺垫,讲王莽怎么篡位,讲了快半章后,才切到主角和刘秀那边。

    节奏问题都小事,姑且能算是各种风格,但是……说好的白话文呢?我咋看不出有多白?

    是我小初高漏了什么课吗?

    一个游客看的吃力可能是例外,当书斋里的游客都感觉看完十万字得费不少精神头后。

    那就不是例外了。

    “老罗,首先说明呀,不是你文笔问题,说真的,很牛逼,但是,你是不是搞错了网文要的是什么呀?”

    “对呀,可能在大明这都算俗的,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有点太雅了。”

    “比如这个,这字念啥呀?”

    罗贯中吃惊的听着游客的反馈。

    “雅?这还算雅?不是!你们平时吃这么差的吗?”

    游客笑着一摊手:“不然呢?我连歪嘴龙王都吃了,你还指望我们吃的有多好?”

    “你这样,再俗点,剧情再炸裂点,要知这世上要想火,先发疯!”

    “要说华丽文章是规矩十足的宫宴,那三国演义算是一顿星级美食,现代文学是一桌家常菜,可我们就想吃个拼好饭,这样说,罗先生您懂吧?”

    “加油,劳斯碎片在等着你。”

    罗贯中麻了,他原本的认为是,那些写成那般文笔的书能有人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