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渊意有所指的说着。
谢闻轻咳一声:
“药房从来都是按家主和长老会的意思运行下去、分配资源的。
“对了,家主,谢识也管过商队。兴隆堂的副管事之位空了许久,新年过后,我想举荐他。虽然说他是我胞弟,但是举贤不避亲嘛。”
这事谢闻提过许久,但谢渊一直没有首肯。
他还是道:
“这是兴隆堂的内务,兴隆堂做的正常,我就不会去插手,任何部门都是一样。而且识长老实力毕竟欠缺了些,副管事长老的位置,他恐怕难以服众。”
谢闻眼中有些失望,暗道这谢渊,油盐不进!
天云圃之事后,明明自己态度已经很好了,他却是不咸不淡,既不疏远也不亲近,在绝对的公平中又非常仔细,任他换许多方略都没有获得谢渊的“宠幸”。
他感觉得出,谢渊不是因为之前的事情记恨他,而就是对长老们一视同仁,一并审视。
哪怕他觉得自己马屁什么的都拍得很好,最后发现也没效果,谢渊完全不会因为情绪而判断偏颇,忽略细节。
一点也不像个年轻人。
谢闻心中微叹,却也觉得这样挺好,至少没有乱搞。
不像那谢志。
“不过,若是明年兴隆堂还亏损而且不愿意按期交账簿的话,管事长老或许不行,但督办长老或许可以请识长老去担任。当然,到时候还要请长老会一齐商讨。”
谢渊补充道。
谢闻一听,稍微愣了一下,随后露出笑容:
“家主英明!”
等谢闻走后,谢渊略捏了捏额角。
平衡族内的势力也不好办呐。
不过都不捣大乱了,倒也没多困难,就是实在是费心思。
兴隆堂连连亏损,和谢志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如果明年还是这样,又心思多多的话,谢渊准备借势向其开刀了。
毕竟兴隆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关系家族的收支。
那时谢渊对族内的掌控更强,也该找个时机让人知道,他不是只会和事,免得最后又让人心思起伏。
已是腊月。
族内的事情就这样没有大的波澜,小问题现在的谢渊已尽可料理。
外敌也相当谨慎,谢家越众志成城越团结一心,王氏自然越不敢擅动。自己强了,才是御敌于门外最佳的手段。
本来以为就这样宽松直到过年,王氏的一个动作又让谢家警惕起来,知道琅琊那边的小动作和鬼心思一直不断。
谢家的大厅中。
“……故朕欲见王谢之好事,王氏小姐启诗与谢氏家主渊,年岁相近,情谊甚笃,实为良配,特此赐婚。合二姓以嘉姻,乐于钟鼓;敦百年之静好,宜其室家。钦此。”
一名白发蟒袍的老太监宣读完圣旨,将明黄的圣旨交到了躬身接旨的谢渊手上——对上三姓的家主来说,躬身已经是大礼了。
老太监露出慈和的笑容:
“谢家主,恭喜恭喜啊!圣上赐婚,您可是有福咧!”
“谢圣上隆恩!也谢过李公公。”
谢渊不动声色的接过圣旨,让云竹递上一个锦盒给太监,作为礼物。
老太监收到锦盒,颠了一下,眼中露出贪婪的笑容:
“谢家主,诶,怎的这么客气?”
他笑眯眯的将东西收好,又问:
“圣上说明年中秋前就想见到两家的大事,谢家主可得抓紧了。”
“谢公公告知。公公,陈郡也还有些景致美食,还请在此小住几日,让我好好招待一二。”
谢渊说道。
太监摆摆手:
“诶,圣上身边缺人伺候,咱家向来是不离身的。若不是是给谢家主这等贵人下的旨意,一般人咱家还不稀的来。这就该回去伺候圣上了,不敢在谢家主这儿盘桓。”
“既然是圣上相召,那我也就不留李公公了。李公公,慢去。”
谢渊将太监送到族地外,太监在随从的伺候下登上马车。
马车缓缓启动,太监拉开窗帘,冲着外面的谢渊热情的挥手。
直到车行已远,他才将头缩回,放下窗帘,一脸笑意瞬间收敛。
他将锦盒取出,看了看里面的宝药,冷笑一声:
“这些个世家大族,东西倒真舍得。只不过见圣旨不跪,对旨意也不表态,实在是该杀!哼,等两家真个联姻了……”
他将锦盒丢在一旁,眼睛一闭,开始养神。
谢渊目送太监远去,将圣旨随手递给旁边的云竹,笑道:
“这薛十四自己屁股还没坐热,也敢来管我的事了?”
云竹低声道:
“少爷,这毕竟是朝廷下的正式旨意,该如何是好?”
王氏那次派王启文、王启诗兄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