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562章 原来被薅羊毛这么让人不爽啊

第562章 原来被薅羊毛这么让人不爽啊(1/2)

    张世康记得,大明对所有朝贡国的朝贡频率以及人数,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朝贡国为了通过朝贡获取赏赐,频繁的来大明朝贡,而且人数越来越多,搞的老大哥也吃不消。

    是以就将周边的朝贡国规定了严格的频率和人数,比如暹罗、安南三年一朝,人数不能超过一百,倭国十年一朝,人数不能超过一百五。

    高丽国最是优待,一年一朝,人数两百。

    还有些比较远的小国,基本规定人数都在十人以内。

    由于此时交通不便,沟通效率极低,一般情况下,朝廷是不知道明年会有哪些国家来朝贡的。

    张世康之所以询问,也只是碰碰运气,看看方正化和刘文柄能否通过经验猜测到一些。

    可没曾想,方正化和刘文柄竟然给出了十分确切的答案。

    “指挥使大人,今年来的那四个朝贡国,明岁大概率仍旧会来。”刘文柄道。

    “侯爷所言甚是,咱家也觉着,他们明年肯定会来。”方正化附议道,还顺带将原因告知。

    原来这些年,因为大明内忧外患,财政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只能不得已降低对朝贡国的封赏。

    不少朝贡国于是就不来了,给出的理由也很直白,大明一直打仗,关外有凶残的鞑子,关内有凶残的流寇,使团总被洗劫,让朝廷没话说。

    倭国更是因为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干脆就再也没来朝贡过。

    倒是因为暹罗和安南等几个小国,因为距离大明比较近,还会偶尔来一趟碰碰运气。

    而很显然,今年他们就赶上了好时候。

    国库最多的时候,存银将近两亿两,崇祯老哥都没这么富过,是以,封赏给的倒是十分大方。

    这些小国尝到了好处,哪有不继续来的道理?

    “我朝不是给朝贡国都规定了朝贡频率和人数吗?”张世康皱眉。

    “大人,我朝确实有具体规定,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刘文柄回道。

    按照刘文柄的说法,虽然规定很严格,不仅规定了频率和人数,朝廷甚至连朝贡国走哪条道都规定了,但执行的却很松懈。

    比如万历年间,规定高丽国要从陆路进贡,但由于海路便利,贡使经常走海路。

    至于朝贡频率,执行的也很不好,以琉球为例,虽然规定是两年一贡,但经常是一年多贡。

    仅永乐十三年,就有三月、四月、八月三次进贡。

    倭国更是如此,不但进贡频率高,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打破了朝廷的规定。

    永乐九年倭国遣使入贡,先到达宁波,由于携带了刀剑等兵器,触犯了明朝法律。

    礼部尚书李至刚认为法律规定外国贡使不能携带兵器,更不能私下卖给百姓,应将倭国使团携带的刀剑查封后送往京师。

    而明成祖朱棣则认为“外夷向慕中国,来修朝贡,危蹈海波,跋涉万里,道路既远,资费亦多……岂当一切拘之禁令?”。

    于是成祖下令由官府出钱购买了倭国所携带的兵器,倭国含泪又大赚了一把。

    高丽国也很夸张,没投敌之前,不管大明多穷,每年都来,而且使团人数也越来越多。

    “我尼玛……这是把咱们朝廷当羊毛在薅呀!”张世康没忍住,口吐芬芳道。

    向来都是他薅别人羊毛,如今却也感受到了被薅羊毛的感觉。

    原来被别人薅羊毛这么让人不爽啊!

    “明岁他们抵达京城时,若我在京城,务必要通知我,本帅要亲自接待他们!”张世康给两人下令道。

    “属下遵命!”刘文柄拱手道。

    他大致猜到自己这位指挥使大人要干什么了,不止是他,方正化其实也猜到了。

    不过两人都心照不宣的领命,反正他们很清楚,不管镇国公怎么折腾,陛下都不会在意的。

    敲定了此事后,张世康就离开了锦衣卫衙门。

    开完了财政会议后,接下来的几天张世康倒悠闲,毕竟要过年了。

    一整年没有陪伴妻小,他很是老实的在家基本没有出门,只是可惜的是娃儿太小,还不会叫爹。

    张世康将明岁朝廷打算正式开办大明钱庄的事告知了柳如是等老婆,并告诉她们,明岁倘若有兴致的,都可以参与其中,他都跟崇祯老哥和阁臣打过招呼了。

    这个消息使柳如是等女格外高兴,她们此前虽然因为家道中落或者家贫,被卖作歌姬。

    但诸如柳如是、顾横波和寇白门等女,都曾写过不少诗篇,表达自己想为国效力,却又因为女儿身无可奈何的想法。

    如今这个想法,经由她们的夫君得以实现,她们当然有理由高兴。

    寇白门最是激动,甚至觉得此前张世康口授给她们,关于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时学的不够用心。

    于是寇白门便央求张世康给她补课,当然,补课可不是白补的,张世康往往是一边做进出口贸易一边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