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555章 海大人你看你,又急

第555章 海大人你看你,又急(1/2)

    “无忌,朕真想掰开你的脑袋瞧一瞧,看看你的脑袋究竟是什么变的,为何总能弄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

    崇祯皇帝认真的盯着张世康道。

    张世康讲故事时,崇祯皇帝听的很认真,一开始也有不少不解的地方,但随着张世康继续讲述,很快他就明白了张世康的想法。

    不得不说,倘若大明有这么一个朝廷直属的钱庄,好像确实可以使所有人都能赚到钱。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陛下若是把臣脑袋掰开,那可就要永远的失去臣了。”张世康嘿嘿笑道。

    “张阁老所言的国有钱庄,打算如何组建?”海中期沉声道。

    言下之意,当然是认可了张世康的钱庄计划。

    虽然他仍旧很看不惯张世康玩世不恭的态度,但他身为大明的户部尚书,但凡确实是能为朝廷创收、又为百姓谋福的事情,就没有理由不去实施。

    “这是个大工程,起码也得以县为单位吧,每个县设一个钱庄。

    每个钱庄呢至少需要一名管事的,和若干个伙计。

    但做钱庄生意可不是其他别的生意,不论是管事的还是伙计,不仅要识字,还要懂数算,最好是精通数算。

    除此之外,钱庄的建造也要比普通的建筑稳固,最好选择放火的建筑材料。

    或许用石头,比木材结实点。

    哦对了,最好还要配备几个身手好的护卫,以防有人打劫。

    叫我想想……嗯,暂时就这样吧,日后若有需要补充的再说。”

    见海中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张世康果断的闭上了嘴。

    “张阁老,你知道我大明有多少个县吗?

    又知道这样做要花多少银子吗?”海中期基本是吼出来的。

    他是真的有点急火攻心了,这张世康绝对是跟国库的银子有仇,一年花了将近一亿两还不知足。

    “海阁老你看你,又急。

    老生气不好,伤身体啊!”张世康赶紧劝道。

    但他这一劝还不如不劝,海中期别过脸去干脆不理会了。

    “咱大明有多少个县?”张世康不懂就问。

    但海中期拒绝回答这白痴一般的问题,身为大明高官,竟然连大明有多少个县都不知道。

    最终还是礼部尚书蔡国用看不过去,小声的对张世康道:

    “张阁老,我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但有些地方诸如土司多的区域,不列入此统计。”

    “这么多呀,哦,那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张世康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海中期将脸又扭了过来,以为张世康终于开窍了,毕竟那要花太多的银子了。

    可结果却又听到张世康道:

    “可这银子还是该花呀,早花是花,晚花也是花,那为啥不早花捏?

    早点把钱庄铺起来,朝廷和百姓,就能早点享受钱庄带来的好处。

    是不是这个理儿呀,海阁老?”

    是你个大头鬼!海中期没有回答,又将头扭了过去。

    于是廷议竟然陷入了僵局。

    虽然建造钱庄,肯定是工部的活儿,但户部不同意,压根就没钱动工。

    最终还是崇祯皇帝开口道:

    “海阁老莫要置气,如若按照无忌的想法,建造一个这样的钱庄,大概要花多少银子?”

    天子问话,海中期当然不敢使性子,于是便道:

    “要防火,要多用石材,钱庄存放银两势必还需要地窖,而且是加固的地窖。

    倘若钱庄是朝廷运营,需要派遣官员管事,雇佣的伙计也要识字、懂数算,想来至少该是个秀才,还要雇佣专门的护卫。

    考虑到石材等各种建材的运输成本、工匠成本……”

    海中期一边说着,一边大致估算着成本,沉吟了一下继续道:

    “若不考虑地域差距,一家这样的钱庄大约需要一万一千两左右,且每个月都要支付不少薪俸。”

    “也不是很多嘛!”张世康立即回道。

    就算开他个一千五百家,也不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而已。

    “你……”海中期被张海康气的说不出话。

    一千多万两银子,那是多大一笔财富,能干多少事情,没有人比户部尚书更明白。

    “可这银子得花呀,事关朝廷此后的增收,货币体系的转变也要依托这钱庄。”张世康继续坚持。

    崇祯皇帝想了想道:

    “海阁老,朕记得太仓里还存放了不少之前抄家所得的珠宝字画吧?”

    如果照这么个花法,国库里的存银,大概率会很快用光光,崇祯皇帝不得不去打那一大批古董字画的主意。

    这些东西原本经户部出售了一些,但由于大明的大户们,几乎被张世康用了一年时间一网打尽。

    使得变卖这些古董字画卖不出应有的价格,于是当时朝臣们便商议先缓一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