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2/2)
苏轼最宠爱。元丰年间苏轼被抓入乌台,早已退休闲居在南京的张方平,奋不顾身地上书朝廷,营救苏轼。托南京的地方政府递交信件,可是官员们都不敢接受,张方平大怒,就叫儿子张恕直接去交给朝廷。张恕生性怯懦,在登闻鼓院门外徘徊了很久,没敢交出去。事后苏轼回忆,“安道公平生未见哀色,当时出涕也。”在苏轼的笔下,张方平是文如孔融、智并诸葛的人物。“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是非有考于前,而成败有验于后。及其它诗文,皆清远雄丽,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后人评价张方平:“颖悟于书,一览不忘,善为文,数千言立就。”“才气本什百于人,而其识又能灼见事理,劓断明决,故集中论事诸文,无不豪爽畅达,洞如龟鉴。”老头对政局军事的预见,几乎都是言必有中,料理三司,堪称旷古奇才。陕西用兵之后,国弱民穷,士大夫纷纷上书“丰财省费”之道,但多不得要领。张方平上书字字珠玉,道出要害,仁宗惊异,书“文儒”二字以赐。其后上漕运十四策,富弼观之,漏尽十刻,赞道:“此国计大本,非常奏也。”关键是有才有德,在河北解百姓食盐钱;在蜀中奏免横赋四十万,印钱十万。但是在治所时,老百姓不觉得他有多好,“到各地为官,不言而治,一旦离去,人必思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