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抗战之召唤猛将 > 第39章 遭遇敌情

第39章 遭遇敌情(2/2)

其弹径是8.08mm,后来在1903年采用的S型尖弹,其弹径为8.20mm,因此设计使用88式子弹的枪械不能使用尖弹,会有炸膛之虞。现今市面上的7.9子弹,多是较大的尖弹,较小的88式子弹已经列入了收藏品。天朝以往称88式子弹为七九圆弹,因为其弹头为长圆形,一直到抗战结束仍有大量生产。S型及SS型分别称为尖弹及重尖弹。在美国又称德国88式子弹为7.9x57J,s型及SS型为7.9x57JS。

    中正式步骑枪为德国标准型毛瑟步枪的天朝版本,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正式名称为中正式步骑枪,最早在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11厂)组织生产,以取代国民革命军所装备的汉阳八八式步枪,因蒋中正而得名。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骑枪是天朝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中正式步骑枪主要诸元

    口径:7.90毫米(德国惯称7.90,美国称为7.92,天朝旧称七九口径)

    枪身全长:1.110米

    瞄准基线长:503.5毫米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枪身总重:4千克

    枪管长:600毫米

    来复线条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毫米

    弹药:7.92×57毫米

    装弹具式样:桥夹

    装弹具装弹数:5发

    刺刀全长:575.5毫米

    刀身长:484.5毫米

    刺刀全重:0.75千克

    初速:810米/秒

    表尺射程:2,000米

    有效射程:200米

    作业原理:旋转后拉式枪机,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研发日期:1935年

    生产商:巩县兵工厂(第11兵工厂)、广东第1兵工厂(后迁往广西,改名第41厂)、第一兵工厂(原汉阳接收巩县第11兵工厂)、金陵兵工厂(第二十一兵工厂)[1]

    服役期间:1935年-1980年代

    生产日期:1935年-1950年代

    制造总量:600,000支以上

    列装部队:国民革命军、天朝人民解放军、民国军阀

    参与战役:天朝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7.92×57mmS型尖头弹诸元

    弹头直径8.2mm

    全弹长80.5mm

    弹头质量9.98g

    弹头结构钢或白铜全被甲、铅心

    弹壳长56.8mm

    装药片状无烟药

    装药质量3.19g

    初速894m/s(740mm长枪管)

    “中正式”步骑枪,口径7.90毫米,全长1110毫米,全重4公斤,初速810米每秒,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刺刀全长约575毫米。“中正式”步骑枪采用7.92毫米×57毫米尖头弹,杀伤力极大,并可与当时广泛使用的机枪如捷克ZB26、“二四式”马克沁的子弹通用。

    与圆头弹相比,尖头弹弹头质量较轻,初速较高,加之弹头呈流线型,空气阻力小,弹道特性好,不易受横风影响,从而使得“中正式”的射程和精度都远在汉阳造和“元年式”之上。“中正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内部机件、构造均大体相同,包括枪机在内的大部分零件只需稍加修锉即可互换,有的可以直接通用。

    “中正式”的缺点是拉动枪机较费力,加之,在持续射击时,枪匣与枪机因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更难拉动;射击精度、射程都不如日式。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仍在生产全枪长为1275毫米的“三八式”友坂步枪。“中正式”步骑枪比“三八式”步枪短很多,为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约575毫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毫米。

    1935年,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十一厂)最早生产中正式步骑枪。

    1937年6月,广东第一兵工厂(后迁往广西,改名第四十一厂)开始生产中正式步骑枪。

    1942年7月,第一兵工厂(原汉阳)接收第十一兵工厂(原巩县)枪厂,开始生产中正式步骑枪。

    1943年10月,第二十一兵工厂(原金陵),使用原先来自第一兵工厂,生产汉阳式步枪的设备,在近三年的筹备之后,开始生产中正式步骑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