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 第739章 明成化‘薄胎之王’青花宫盌

第739章 明成化‘薄胎之王’青花宫盌(1/3)

    从工部局出来,曹子建跟吴掌柜告辞后,朝着包通晓招呼道:“通晓,走,我们先回茶楼。”

    重新回到茶楼的曹子建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先将那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盖罐给收入储物戒指。

    做完这一切后,曹子建这就将包通晓给喊到了自己的跟前。

    “通晓,你以后要经营这座茶楼,我有必要先将淞沪茶楼的基本情况跟你说一下。”

    包通晓闻言,这就认真聆听了起来。

    “同临平聚义堂那种只是单纯喝茶谈事的茶楼不同,淞沪这边,因为有洋人的各种洋玩意,使得茶楼融合了传统和新的元素,可以说,淞沪的茶楼将多元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都是茶楼,但其内的一些功能完全不同。”

    “有些茶楼为了能吸引到更多的客人,通常会在茶楼内设一些娱乐项目。”

    “如在茶楼内增设吹拉弹唱表演,弹子房,麻将房等等。”

    “有些茶楼还会竭力招来一批商人来茶馆晤谈生意,把茶楼逐渐变成交易场所。”

    “还有些会在茶楼内提供报纸售卖,算命服务,书场,甚至设名人字画、古董交流等特色活动,以此来吸引工商界人士和文人雅士聚集。”

    “换句话说,淞沪的茶楼不单单只是喝茶谈事的地方,还是大众消遣放松的去处。”

    “作为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地,可以说,一座大的茶楼,就是一个小社会。”

    “所以,想要在淞沪这么多家茶楼里生存下来,可不是件易事。”

    “明白。”包通晓点了点头,道:“曹先生,您可否带我去淞沪几家茶楼转转,我想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经营模式,这样我好做参考。”

    这事即便包通晓不提,曹子建也会带他去逛逛,毕竟说得再多,不如看上一眼来得感受真切。

    .........

    曹子建带包通晓来得第一家茶楼,名为‘宛在轩’。

    待两人来到茶楼门口后,曹子建就跟包通晓介绍了起来。

    “通晓,这座茶楼算是淞沪租界内规模最大,生意最兴隆的茶楼之一了。”

    “跟咱们刚入手的那家茶楼一样,都有三层,不过在规模上,比我们茶楼还要大。”

    听着曹子建的话,包通晓将目光落到了茶楼内部。

    确实,这茶楼的规模真的很大。

    一楼,光茶桌,就摆了五六十张,加上二楼和三楼。

    按照包通晓的估计,这茶楼一次性最多可接待上千名茶客。

    “这里一层是给普通大众喝茶歇脚的。”曹子建继续道。

    “二层除了提供基本的茶水服务,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各大行业的‘茶会’场所,包括银楼、地皮、药材等行业的商人都在这里探听行情,进行交易。”

    “每个行业的商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时间,如药材都是每天的早上八点到十点,银楼是中午十一点到一点,这样安排,能够让各行各业互不干扰。”

    “三楼则是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地方了,不仅每天有着专门的表演可以供客人一边品茗,一边欣赏,有时候还会举办个类似串货场一样的古玩交易啥的。”

    “当然,古玩交易啥的,我还没在这遇到过,好像是一个月才会进行一次。”

    包通晓听得十分认真。

    “既然要看这里的经验模式,一楼咱们就不逗留了,没有任何参考性,二楼大致情况跟聚义堂差不多,都是一拨人齐聚一堂,进行讨论,所以今儿咱们直接上三楼。”

    “听曹先生您的。”包通晓应道。

    之所以说三楼是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三楼的消费最高。

    而是想要来到三楼,必须先缴纳一笔‘上楼费’。

    这所谓的上楼费,就是每人得支付一块大洋。

    这一块大洋相当于买了一张入场券,并不包括在三楼的消费。

    曹子建付了两块大洋后,便是有人领着他跟包通晓上到了三楼。

    同一楼的拥挤,二楼的嘈杂不同,三楼不仅显得十分雅静,装潢也是肉眼可见的豪华。

    光是在茶桌茶椅的配置上,就比一二楼要高级很多。

    都是红木所制。

    有点验证了一分钱一分货的意思。

    虽然没有特设包间,但每张茶桌之间的间隔都相当远。

    像一楼能摆放六十几张茶桌,三楼仅仅只摆了二十张而已。

    这么摆放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来此的茶客足够的私人空间,防止交谈声被邻桌的客人给听到。

    曹子建运气不错,刚好赶上了白天场的一场说书。

    这就简单点了一些吃的喝得,同包通晓听了起来。

    “曹先生,这里的生意可真不错。”包通晓看着三楼的上座率,朝着曹子建开口道:“二十张桌子,仅有两张没客人。”

    “这说书请的都是比较专业的,每场也要付给他们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