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金堤永固 > 第256章 改朝换代

第256章 改朝换代(1/2)

    后来光绪和慈禧几乎同时脚一伸,眼一翻,撒手人寰,不问世事了。

    可是保皇派,为了大清的延续,国不可一日无主,然而大清无人了,又弄一个小皇帝溥仪,三岁登基,一统大清国。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帝制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年号为宣统,后世称之为“末代皇帝”或“宣统皇帝”。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王朝正式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

    这里还要赘言几句:吴昊天有个儿子在逃避捻军时走失,多年渺无音讯,不知死活,这天突然带着原湖匪的军师来到自己的家,把个吴昊天又喜又惊。

    喜的是儿子失而复得,成了一表人才的美髯公,年方四十开外,风流倜傥,谈吐不俗,口若悬河,都是一些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言论。

    原来这个儿子,因小而走失,被浪迹江湖的人带到了广州,在那里读书上学,思想有了解放,在学生会中,被进步人士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追随者,并以一腔热血,投身到大革命的风潮中去。

    几经沉浮磨砺,几经血雨腥风,已是坚定的革命党人。

    当时北方保皇派和南方革新派发生着血战,革新派到处派革命党人,到处反政,有了几个省宣布独立,或拥戴共和,成了革命党人。

    一时清朝官员纷纷剪掉辫子,易旗改帜,成了新党人士,依然把持着一方军政要务,换汤不换药,都成了维新党。

    保守派也在反扑,张勋辫子军复辟帝制,短短二十二天又失败了。

    袁世凯还搞洪宪,当了八十三天皇帝,过了帝制一回瘾,却一个倒栽葱死了。

    于是军阀混战,各地割据,谁都想当个皇帝或做个总统,成为地方王侯。

    出现了各种思潮和主义,如春秋战国一般,言论与战火遍燃神州大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当然也有拉帮结派的时机,吴昊天的儿子就是带着革命的使命,来做动员令的,要组织一切反对帝制,拥护共和的仁人志士。

    其中就是宣传革命真理,把父亲吴昊天的大清遗臣和社会反潮流势力,转化成革命进步人士,一同响应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的主张,高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因为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吴昊天第一个表态,只要保住现时官禄,坚决拥护大总统。

    于是剪了辫子,依然做他的清安府官,只是府衙改为行署。

    可是这个甄鸿儒是一个顽固派,说什么不可为二斗米折腰,士可杀不可辱,只保一主,不做二臣。

    后辞官避世,一家子坐上大船,漂泊流逝,又听得被湖匪劫掠,却遇到了儿子甄苗苗。甄苗苗未死,只是头部损伤失忆,被渔民收养,后为生活所迫,又入了湖匪。

    这次歪打正着,劫得他老子的船,虽然他不识其家人,但见到他的女人和孩子,美色与亲情,有了恻隐之心,还是与之一起漂流,不知终志何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人生坎坷。

    而璞玉贞走时带着缺憾和惆怅,留给马勒行一个绢帕,上书小楷: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却是唐婉回赠给陆游的《钗凤头》词。

    马勒力见靠山甄鸿儒走了,最大的失落感就是璞玉贞也走了,还留下无限怨恨。

    深味前途和情感的渺茫,人情似水,又不得不重新审视时局,有了革新思想,废除帝制,实现民主共和,这不正是自己多年在官场上想实现的梦想。

    于是热情走入大革命的洪流中去,进行洗礼,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于是他与吴昊天的革命党的儿子走到了一块,经过策划,运河总督变成运河管理局,由南方中华民国任命马勒力为首任局长。

    为保革命的果实,马勒力与他的义结金兰的兄弟们,全力以赴,投入到革命队伍,积极帮助组建政权机构,建立政权、党务、军队建设。

    他们尽力网罗革命党人,收集旧部,招安匪帮,将龙文阁、混蛟龙、水泊梁山的胡万年和严厚安等都劝降进入了革命队伍,成了新军军阀。

    就那个严厚泰都露出了水面,只要剪掉辫子,拥护共和,就成了革命党人,而且就可以一样享受政治经济待遇,当官的还继续当官,做买卖的还做买卖,换汤不换药。

    其中洪浑烈最终成了辫子兵,收归在张勋门下,又被马勒力组织的革命军给打败,收编入国民党军队。

    后马勒力所领导的部队又被日本鬼子打散,后又被共产党收编,最后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

    其随从也在历次战斗成为烈士,到最后能回忆往事的也只有曹栋梁,唯独幸存中风云不死的老人。

    在革故鼎新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