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金堤永固 > 第129章 众志成城

第129章 众志成城(2/2)

位改河山。

    这个是神话了,其传闻大禹治淮,曾从桐柏乡起一路治来。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治到淮河口,驻足龟山,改水北上,连接古称富陵湖,后称破釜塘,使盱眙以东蓄水,成就了洪泽湖。但又必须疏通泗水,通达长江,入东海。

    大禹还镇锁水怪乌支祁于此处,南宋诗人张禧写诗道:…。神禹尚疑疏凿在,乌支祁空锁云腥。

    这块弹丸之地,城池众多,寺庙林立、香火鼎盛。苏东坡《龟山》诗中就有过“木鱼呼客振林莽”的描述。

    唐至清却一直是文人荟萃、僧侣膜拜之胜境。历史上,在这里筑城的有“魏武城”、“项王城”、“小儿城”等;寺庙有淮渎庙、安淮寺等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