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全兴看看大伯和父亲后说道:
“这事,可能有点大,因为他女婿也要回来。”
梁大柱顺口接道:
“回就回……你说谁?”
本来想说回就回吧,但突然想了周国良现在的身份。他惊讶的看向梁全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梁全兴点了点头:
“是,就是新月妹子的男人,那个周司令要回来。人家现在可是大领导。我今天接了电话,都不敢接这个事,我马上给我们镇长汇报了。”
梁大柱这下坐下了,看向梁三柱:
“兴娃子做得对,是该跟领导说一声,这种大领导,我们可不好怠慢的。这可不是二三十年前的周老三。人家现在……”
“大伯,你还叫他周老三?”
梁全兴说着。
梁大柱马上改口:
“对,人家现在可是大领导了。哎呀,也是大田是个有福的,他死了,这么大一个官给他送葬呢,这是人家有福气啊!”
梁大柱说道:
“那镇长他们什么意思?还有,梁军电话里怎么说的?”
梁全兴才又说道:
“其实,打电话的是人家周领导,他说了,不许大操大办,让我把一些该准备的准备好就是了,他们回来了就是要把三叔和三婶合葬,然后就要走。说是不惊动四邻。”
梁大柱叹口气:
“看,人家这才是低调,低调啊。这两年,那些出去打个工回来赚了点儿钱的,个个都不得了的样子,看看人家这,才是低调。”
确实低调。
但要按他们说的办还是怎么办?
梁全兴还是拿捏不准。要是不按周国良说的办,好像也是个错的,但要是就按他说的办,好像就这么冷清的办了,也不太对,这个度,自己拿捏不了。
梁大柱却是说道:
“香烛这些,都要买一些,人家低调回来,肯定很多东西都没得准备,再说了,他们好些年没回来过了,就算叫他们去买,也不知道在哪里买。”
“兴娃子,你手上有钱没得嘛,要是没得,我这里给你拿三千,先把事办好。”
梁大柱还是很有头脑的。他想明白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所以,他马上开始安排,把一些死了人基本要买的东西安排了出来,梁全兴拿出纸和笔,记录了下来。
这就是说,一家一户,还是得有个老人,老人做得了主的事,才能安排得下去啊。
而且有些风俗,没经历过的人也不懂啊。
所以,第二天,梁全兴就按大伯提的清单去买东西去了,走之前还叫父亲母亲把家里收拾一下,到时他们要在家里来。自己家提供坝子给他们用。
梁三柱对这个问题倒是不介意,其实乡下还是有些人很介意拿自己家给别人摆灵堂的。
梁三柱想了一下,梁大田也算是自己的堂哥,都是一家人,而且人家都死了,还计较这些做什么。
梁三柱也有点小心思的,儿子是在镇上工作,但人家是司令啊,谁高谁低,分得清楚。
梁三柱马上就带着老婆和儿媳妇等人,把家里家外都清理了一下。老婆还是埋怨了几句:
“平时也不见你在家干过活,这要给人家摆灵堂了,你倒是积极了。”
而他们正在干活的时候,来了一群人,还是由大队干部带着来的。
梁三柱有点懵,但听了大队干部的话后,他也就上前认真的说道:
“我们正在打扫这院子和坝子,方便他们回来了好用,对面,你们看嘛,那个老房子垮了的,那就是我这个死了的堂哥的家。”
梁大柱得到消息,也赶了过来:
“我们梁家也算是一个祠堂出来的,所以,他这次死在外面要回来埋,我们是欢迎的。梁家人也多,办个丧事没问题。”
梁大柱现在就算是这个村的梁家的族长,他说话,还是有点威信的。
接着,他就跟领导大略讲了一下他们兄弟俩商量出来的一些安排。听着,也就是按家乡的风俗来进行的。
听完后,县里来的人很满意,对镇长和镇上的武装部长说:
“这两天,你们就上点心,安全的事,我们也会考虑,人,我们会派来,这边要人就给人,要钱就给钱,要做什么,都听指挥就是了。首长说不搞铺张浪费,我们就不搞,我可是听说,这个首长可是很讲究这些的。”
众人听了也就只有跟着点了点头。
送老人上山这种事,在乡下多少要沾一些迷信活动,什么请道士开路啊,请和尚念经超度啊。
有些事,不利于领导来出面,所以,周国良之前说了,不想惊动其他。
所以,这些领导来对这个地方和周国良的家乡的亲人各方面做了些了解,不至于等人家回来了,大家啥都不知道不懂,那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