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 第396章 说服景帝

第396章 说服景帝(2/3)

还是要从越州下手,因为越州近海,周边小国资源多,百姓开智许久,对出海行商的接受程度高。想要挣钱,肯定不能只在土地里刨食。

    秦扶清说的很明白,就差明摆着告诉景帝,上一任海防政事对越州的开发还不足一成。

    景帝有些不敢置信,“你是说,按照你说的来做,越州每年能营收千万两白银?”

    秦扶清点头,“正是,臣有这个把握。”

    景帝陷入思索,他觉得秦扶清还是太年轻了,是不是分不清纸上谈兵和具体行事呢?

    秦扶清看出景帝的不信任,对景帝道:“陛下知道臣的出身,但陛下应该不是很了解臣的家里究竟有多穷。”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再怎么跟他叫苦连天他都不会理解的。

    秦扶清向来有耐心,他给景帝讲自己的出身,讲家里穷,就不能只讲破败的茅草屋和挤在一张床睡的一家人,要讲干不完的农活,吃不饱的肚子,一个接一个降生的兄弟姐妹。

    普通农家交完各种税,一年到头辛勤干活收获的粮食,顶多够一家人吃够一个冬天,第二年夏收之前,起码有一两个月青黄不接。要到处找野菜,填饱肚皮。

    一个家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赶过,除了种庄稼,还要纺织,养殖,尽可能地攒钱。

    “陛下猜猜,我们家一年能攒下多少银两?”

    秦扶清说这些时并没有诉苦的意思,他就是平淡地讲着,引导面前这个生来就是权贵的男人去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二十两?”景帝思考一会,说出一个数字。

    秦扶清笑了,摇头道:“陛下,在我三岁时,我们家一年最多只能攒二三两银,这还是风调雨顺,家里人少生病的情况下才能攒到的。陛下知道普通百姓读书的花费有多少吗?”

    秦扶清讲给他听,景帝不傻,很快就听出来他的意思,从秦扶清的家庭收入和读书支出来看,很明显不匹配。

    他家中根本没有多余的银两供他读书,尤其秦扶清还并非家中独子,他不仅有兄弟,他的父亲也有兄弟……

    景帝代入一下皇家,瞬间明白秦扶清能够站在自己面前,一定是花费很大力气才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

    景帝被他勾起了好奇心,“你怎么读的私塾?”

    这还真是个好问题。

    秦扶清在读书之前,首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

    他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家里人的性命。

    所以他三岁开始就努力为家里做贡献,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和每个兄弟姐妹搞好关系,打造懂事早慧的好形象。

    接着他找到契机,借舅舅的东风靠卖杏子茶挣到第一笔金,又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人生中第一位恩师,只需少许束修,换来一个读书识字的机会,他靠着自己种种努力,换来全家人的支持。

    这一步,景帝比谁都明白有多重要。

    “你家中兄弟,无人吵闹?”

    读了书就不一样了。哪怕只认识少许的字,都可以改变只能种田的命运,这样的机会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秦扶清能看出来种田无道,难道其他人看不出来,不知争抢吗?

    秦扶清脸上露出怀念的笑容,他并没有隐瞒,而是如实告知景帝,一开始他叔叔家中有些不愿,但并未反对,秦扶清跟着老师读书,借住在舅舅家,天然有舅舅的帮助,而叔叔家的孩子没有,舅舅帮他,家里就能少出钱,这是他的优势。

    而秦扶清也没有说读书就全然不顾家中,他每次回家都会教家中兄弟姐妹读书认字,还想法子挣钱,让家里其他兄弟姐妹改变自己的命运。

    秦扶清的做法,再次让景帝感到意外。

    他以为自己会听到一个血腥的、不顾人伦情谊的厮杀故事,没想到竟然会这么和平。

    不由得想到,若是他的儿子能做到这个地步,他又怎么会放不下呢。

    秦扶清要说的不是自己怎么读书的,他要告诉景帝的是他怎么挣钱。

    当初他才几岁,就有法子挣钱读书,后来在考上秀才之前,他就已经靠“做生意”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而到现在,若非他注意力都在读书一事上,只怕他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富人。

    景帝眼前一亮,听出秦扶清的用意,“爱卿的意思是,你有把握能为朕挣到钱?”

    “正是,臣愿意立下军令状,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可是,你要怎么做呢?”

    “陛下,臣斗胆向陛下讨要一个官职,可以吗?”秦扶清大着胆子看向景帝,眼神里满是诚恳。

    按照惯例,秦扶清考上状元,应该入翰林院,在京中任职,之后顺理成章进入权力中枢。

    但现在,秦扶清不想在目前的燕京城里虚度光阴,他想去越州。

    “你要去越州?素之问已经在越州了,你去那里要做什么?”

    “素大人能为陛下解决的忧愁,臣可能有所不擅长,但臣会挣钱,这是素大人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