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有官兵上去再检查一遍,生怕出错。
到了乡试这一步,出成绩后,需要将所有中举的考生名字和试卷誊写送到京城,封存备案,或许将来某一日,有人的考卷会被翻找出来。
如果出现一些问题,所有人都会受到牵连。
这些官兵看守考场,都是立下过军令状的,他们不敢有所疏漏。
或许是被这里的环境所感染,秦扶清也觉得有些紧张起来。
在此之前,他并未害怕乡试,如果非要找出些不适,大概就是要在没有门窗的号舍里吃住拉撒九天。
考试么,这辈子的考试频率放在前世,估计也就半学期的量,他早已被海一般的考试次数磨练的毫无压力了。
考,考他爹爹的。
管他考成什么样子,考了就算完事。
话虽然如此,秦扶清也没放松警惕。
他还牢记着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和使命,一个个的,都等着他直上青云呢。
当然,这也是秦扶清自己的志向。
从他决定自己这辈子要走哪条路开始,就知道自己早晚都会经历这些了。
一直等到天亮,考生们才陆续入场完毕,找到自己的号舍,安顿好一切。
在这期间,秦扶清铺好被褥,临时补了个回笼觉。
今日又是个好天气。民间传闻,说朝廷算过风水,每年秋闱和春闱的日子都是好日子,基本上都是晴天。
不知真假,有待考据。
秦扶清倒十分盼着是真的,他有点担心猫娃子的身体,怕他熬不过去这漫长的九天。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要是到头来倒在冲锋前,那也太难受了。
终于到了放卷的时候,有人举着号牌,反复出声提醒,秦扶清也终于看见了考题。
初场考试“试以《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任意一篇为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
其中还规定了每篇文章的字数,不得少于三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