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熟门熟路,飞得快。
双姐儿连忙写回信安慰巧宝,并且写上自己的烦恼。
双姐儿的烦恼也不小,因为半个月前,她爹爹欧阳凯突然中毒。
而且中的是慢性毒药,欧阳凯本人甚至没有察觉到。反而是苏灿灿先发现的,她感到奇怪,为什么欧阳凯那几天掉头发这么严重?
那天深夜,苏灿灿派人把太医花大吉找来,给欧阳凯诊脉。
花大吉认认真真,望闻问切,心里咯噔一下,实话实说:“我怀疑,有可能中毒了。”
当时,此话一出,苏灿灿和欧阳凯对视一眼,都不敢相信。
到后来,又请好几个太医来联合会诊,终于确定是中毒。不过,幸好发现得早,救了欧阳凯一命。
但毒药从何而来?下毒者是谁?至今还是个谜题。
而且,欧阳老爷出于谨慎,担心欧阳府里是否还有其他人中毒?所以,赶紧全府排查。
双姐儿也被太医排查了好几次。
此时,她不仅在信中把这个秘密告诉巧宝,而且让巧宝帮忙猜一猜,究竟是谁想毒害她爹爹?
此事让她心惊胆战,夜不能寐。因为在她心里,爹爹欧阳凯是家里的顶梁柱,绝对不能倒。而且,她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都想不出来,下毒者究竟是谁?
— —
巧宝收到回信之后,吓一大跳,拿着信纸,风风火火地跑去找赵宣宣,咋咋呼呼:“娘亲,双姐儿家里也出大事了。”
赵宣宣正在帮唐母捶背,问:“什么大事?”
巧宝有心眼子,长长地“嘘——”一声,没有声张,而是把信递给赵宣宣。
赵宣宣飞快地看完,神情凝重,暗忖:不管何时何地,中毒都不是小事。
她把捶背的工具放下,拿着信,去找唐风年。
巧宝变成她的尾巴,一路跟随。
— —
唐风年偷得浮生半日闲,好不容易有空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
忽然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
赵宣宣开门见山,问:“风年,三公子最近有没有对你提过他中毒之事?”
唐风年明显惊讶,说:“没有。”
赵宣宣表情一本正经,把信递给他。
唐风年看完信之后,又看看巧宝,问:“你确定这是双姐儿的字迹吗?”
毕竟以前经历过奸细偷看信函之事,所以他出于谨慎,担心信可能被调包。
巧宝毫不犹豫地点头,说:“爹爹,这信肯定是双姐儿亲手写的,我和她最熟。”
她不仅熟悉双姐儿的字迹,还了解双姐儿的语气,而且两人为了防止别人偷看,早就约定了几个防偷窥小技巧,比如黏浆糊,暗藏固定数量的碎纸片,等等。
唐风年左手拿信,右手的手指叩击书案,冷静思索:幕后黑手是谁?欧阳凯又为何对自己隐瞒?
不一会儿,他把信还给巧宝,说:“此事透着古怪,三公子前几天与我通信时,丝毫没有提及此事。”
赵宣宣说:“幸好花师兄这次立功,及时发现中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公子在官场中有哪些仇敌,他自己肯定清楚。”
“风年,你有没有怀疑的人?”
唐风年摇头,说:“不敢妄下结论。”
他与欧阳凯是守望相助的特殊关系,如果欧阳凯出事,对他毫无好处。
他琢磨来,琢磨去,突然有个危险的念头在他脑海里浮现。
他暗忖:是不是皇上下的狠手?上次三公子主动提过,皇上对他不信任。
欧阳凯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这个官职本应该属于皇帝的心腹臣子,为皇帝办秘密差事,外人几乎不可能染指。
以前,皇帝信任欧阳凯,多次破格提拔,导致欧阳凯位高权重。
唐风年心知肚明,皇帝的信任是君恩,能让鸡犬升天,同时,皇帝的猜疑如同毒药,可以让曾经的权臣死无葬身之地,甚至挫骨扬灰。
他刚才看的那本书,恰好是史书。他翻到的那一页,恰好记载某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千古名臣,可悲,又可叹。
虽然唐风年表面上对皇帝忠心耿耿,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铭记伴君如伴虎的教训,不敢把皇帝想象成一个大好人。
所以此时此刻,对于下毒之人,他第一个怀疑的就是皇帝。
虽然怀疑,但他不敢说出来。
等到夜里,他才以枕边悄悄话的方式告诉赵宣宣。
赵宣宣想一想,侧转身子,更加靠近唐风年的怀抱,轻声说:“说不定三公子和灿灿有和你一样的怀疑,所以他们也不敢往外说。”
“如果不是因为双姐儿跟咱家巧宝十分亲近,咱们肯定还蒙在鼓里。”
唐风年“嗯”一声,声音低沉,赞同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