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发现第一处隐蔽小出口后,季末又在前方能有五分钟步行距离的位置,发现了第二处隐蔽小出口。
这一处隐蔽小出口,跟第一处隐蔽小出口相比,就要没有遮挡得多,既没有土堆挡在前,也没有一些工具遮挡洞口,就是简单的石壁遮挡,藏在其后,且缝隙很窄,同样只够容纳一个人挤出去。
一样的要不是有空气波动,就这一处藏在石壁后方的小出口,在阴暗光亮下,季末估计很难发现。
同样仔细观察了好几眼那冒着凉风的小出口,季末恍然意识到,这两处被选来做隐蔽出口的地方,几乎都是地道的拐角处,看挖掘现场的样子,正是地道挖到那里出现了偏差不得不改道才形成的。
第一处隐蔽出口,前方应该是有一个不能挖的蓄水地貌,整个位置的泥土,都要比别的地方潮湿。
第二处隐蔽出口,则是前面是岩石山体,根本挖不动,所以不得不改道。
想着连续两次遇见的隐蔽出口特征,季末估摸着,要是前面还有不得不改道的复杂地貌位置,说不定还能让她看到第三处隐蔽小出口!
验证猜想的时机很快到来,就在季末跟着整支细作队伍又往前走了五分钟的位置,前方拐弯处,很明显又是一处不得不改变地道方向的岩体出现。
这一次季末没像之前两次那样,临近小出口,感觉到空气波动,才去寻找被挖出来的出口,而是离着老远,就开始观察,想要瞧瞧自己能不能在没感觉到气流方向之前,就将那隐蔽小出口找到。
视线在漆黑一片的岩石后面和转弯工具堆积处两个位置辗转,季末没看出任何破绽。
事实证明,这挖隐蔽出口的人,既然敢在地道里堂而皇之动手脚,他就有九成九把握让人看不出来。
直至行至拐弯处,感受到那气流波动,季末才找到这第三处隐蔽小出口。
那是一处位于山壁之上的小洞,这小洞很微妙,看似是山体自然形成,实际上上方接连的位置是土地,能够挖开。
挖出这小洞的人,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所有人都能看到那处岩石小洞的情况下,在小洞上方,挖出了一个辗转的出口。
这出口,哪怕是有人将头塞进岩石小洞往里面探,也是看不到半丝光亮的,并且不会发现这是一个隐蔽的出口。
无论是大秦人还是扶桑人,没有人像美丽国度人那样,对探索狭窄洞穴有着莫大兴趣。
两个自古以来都习惯土葬的国度,对能带给人窒息感的土壤和岩石有着与生俱来的畏惧,不会有人轻易尝试让自己的身体,陷入一个呼吸困难的密闭空间。
这岩石小洞可以说,是季末目前发现的三个隐蔽出口中,最摆在明面上,却也最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个。
盯着那不断漏风进来的岩石小洞,季末心道,挖出这三条小出口的人,还真是会物尽其用,什么样的地方,都能让他折腾出来通道来。
"这地道真是越走越冷,阴风嗖嗖的,看刚才那片地方,都是冻土吧?"
估计也是走了二十分钟都没到位置有些无聊了,人走在季末前面的护卫下属搓了搓被冻得发凉的手,跟自己身边的另一名护卫下属吐槽道。
土层底下的温度本就寒凉,连炎热的伏天都是如此,更别说这会儿才是天气刚开始转暖的春季,大片的土地还没开化呢,这地底下更是阴冷得很了。
再加上他们刚才走过的位置,正是那隐蔽的出口旁,感官上可不就是阴风嗖嗖么。
"可不是冷么,换气口倒是挖得多,没一会儿就能感觉脖子的位置冷飕飕的,我都后悔没戴围巾和帽子了,早知道这地道这么冷,我就再多穿些衣服了。"另一名护卫下属应和道。
这帮被临时派来保护清仁源氏的护卫下属都想过地道里面温度应该不会高,一定会冷,在离开住所前,都穿了比较厚的衣服。
只是他们想到地道里面会冷,却没想到会这么冷,甚至还有冻土!那些距离不算密集的照明,根本起不到任何取暖作用,更是因为换气口开得很多,让整个地道阴风阵阵,寒冷无比,不少人都有些后悔,没再多武装一些保暖设备,比如围巾,帽子。
"快别说了,赶紧走吧,本来这地道就又长又窄,只能三四人同行,耽误不少速度,要是再耽搁时间的闲唠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地方呢,可千万别忘了,王子殿下就给了我们一个晚上的时间,天亮之前,殿下他要看成果!"听到身边两个人闲唠起嗑的第三名护卫下属。
显然这名护卫下属的话说到了关键点上,此话一出,刚才还有闲心吐槽地道里面太冷,有冻土,该添衣裳的两名护卫下属都闭上嘴巴,不再吐槽了,赶紧跟着前面的人,加快脚步,往地道里面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听着这些小细作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