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家父汉武帝! > 第 117章 蒸馏

第 117章 蒸馏(1/3)

    田千秋知道陛下有深意,却不知是何深意。

    百姓出钱邮寄书信,由官府代发,挣不了几个钱,想依靠此事创收是完全不可能,此外还要平添人力,总体来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

    光洛阳一处也就算了,毕竟现在洛阳是京城,更是天下转运的枢纽核心,可看这意思,刘据要把新驿站推广到天下各处郡县,

    一提这事,管着钱袋子的金日磾就唉声叹气,

    现在田千秋稍微有些明白了,

    新驿站所设,与钱无关,

    金日磾在其位谋其政,陛下让他管钱,他就凡是从钱出发,田千秋看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情报,

    四通八达交错的驿站,汇集士农工商,是绝好的收集情报之地,是不被经过地方官员粉饰,最原始的情报,

    再深的,田千秋还没想出。

    但,无数次事实证明,陛下一定是对的,

    就像十几年前受到质疑的科馆,已成为了帝国心脏,

    “陛下所思,是我等草民不能想的。”

    康大迈支吾开口。

    刘据听到康大迈对自己的称呼,从“汉王”到“陛下”,暗道他也是个聪明人,

    “自父皇经太平之世,便有均输平准,南货北运,北货南运,周转商贸,一直为大汉之基。”

    刘据负手侃侃而谈,

    均输平准便是大汉官商的滥觞,刘彻担忧转运太过,更有的贡物并非朝廷所缺,就命令均输官拿去收价高的地方售卖,再把卖出货物换来的米钱,交于朝廷,

    光是均输还不够,还要有平准,因地方上献朝廷的贡物数量庞大,稍微有些经济学知识的人都明白,当大量商品涌入市场时,会引发价格动荡,相应的平准官出现,平日里平准官员的任务就是平抑物价,

    供大于求时,平准官员将市场上多出的商品回购,存储起来,

    供小于求时,就放出已回购的商品,控制物价,

    这是大汉的善政,均输平准相辅相成,刘彻推行时,也为官员所诟病,怕均输平准官员中饱私囊,交给时间后,均输平准已成为了大汉政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彻的微操作,综管历史长河无数君王,都能排在前列,晚年是实在没钱没粮了,一分钱都掏不出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然的话,信不信刘彻还能折腾起来,

    刘据的话,康大迈父子听不懂,他们经商出身,本就见识短浅,对中原的各种制度更是一窍不通,只能唯唯点头称是,屋内唯一能听出陛下言外之意的,恐怕也只有田千秋了,

    田千秋觑了西域商人,暗道,

    “陛下将商贸版图都告诉你们了,你们却听不懂。”

    刘据道:“走,去科馆看看。”

    康大迈试探问道:“陛下,用不用把他们也找来。”

    “不必,你父子二人就够了。”

    康大迈应了一声,不再多言,

    他才明白,汉王对自己的了解,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深入,

    康大迈父子,跟在陛下身后,留宿驿站的人渐醒,驿站开始嘈杂,

    “唉,你们知道吗?听说大秦要低头了。”

    “呵,别人都不知道,你却知道了,你消息比谁都灵通?”

    “**不离十,不信你就看吧。”

    “你是从哪来的?”

    “在下河东人。”

    “哈哈哈,一听你口音就听出来了,你们那是度田呢吧,怎么样?”

    “人多耳杂,仁兄还是别提此事了。”

    “也是也是。”

    “............”

    田千秋都不需细听,稍微竖起耳朵,无数情报直往耳朵里钻,因如今的驿站士农工商聚齐,他们也不会此绝好交换情报的机会,

    望着陛下的背影,田千秋更生敬畏之心,

    康大迈和康小买亦步亦趋跟在身后,二人心中不约而同想着一件事,

    他们在西域所见的国王或是贵族,哪一个不是在出行时被重重保护,最伟大的汉王,却只带了一人,还大大方方的将后背亮了出来,稍生邪念,只进一步,便可血溅五步,

    但越是如此,康大迈越生敬畏之心,不敢异动,甚至不敢有妄想,

    “康大迈。”

    刘据唤了一声,

    康大迈快速向前两步,

    “我们走着去,如何,驿站离科馆不远,天气也不算冷。”

    “草民全听陛......您的。”

    “呵呵,康姓的人不少,安姓、史姓、曹姓也多是你们的族姓吧。”

    “是,康姓最多,其余也都差不多,史姓倒是最少。”

    “这是为何?”

    “我们名姓都是按西域话定的,转成汉话,史打头的就少了。”

    刘据愣了下,哑然失笑,

    “倒是我想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