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倒是没有拼死追击, 而是让军队过河之后,建立好滩涂阵地,而后再缓缓向前推动。
随后,顺势进入了被刘备放弃的颍阴城内驻扎。
而刘备的的大军,也就在不远处的许昌城内,双方就在颍川平原上,再次对峙起来。
按照士颂本来的打算,是准备稳稳当当,立好军营后,就开始准备将攻城器械运送过来。
到了中原地带,道路方便。
他可是准备按照自己和贾诩定下的大方略,平平稳稳,正面平推,不和季汉玩任何奇谋算计,只要自己不贪,就不会吃亏。
结果他想要缓一缓,对面刘备居然送来一份挑战书信。
说是季汉颖水之失,不过是不知道楚军这边居然有过河巨筏那样的竹筏桥梁。
然后要求和士颂玩一场“斗阵”,若是楚军得胜,他就让出许昌。
若是季汉得胜,士颂就率军退回颖水西侧,让季汉重新沿河布防,楚军重新渡过来攻一次。
“荒唐!”蒋琬在军帐内听了季汉送来的信件,当场就驳斥起来。
这次东征,便是顾雍和他二人牵头,专门负责后勤军需补给。
这大军过了颖水后,一部分粮草辎重也跟着过了河,囤积于翟阳,后面大部分也运输到了襄城。
尤其是后面要运输攻城塔,投石车,重弩等物品。
更不要说十分重要的粮草了。
这些东西好不容易送过河,要是楚军没有破阵,他们还要转头再运输回去,他可舒服。
马良和马谡兄弟对视一眼,也都觉得不妥。
马良拱手道:“大王,上次在虎牢关时,刘备要和我们斗将,结果张飞败阵,他却不认账。”
“这刘备亲口承认的事,只要对他不利,他总能找到推脱的理由。”
“这次想要斗阵,且不论他存了什么心思,只怕就算是我们胜了,他也不会让出许昌。”
士颂听了这话,心说还真被你说到点子上了。
有道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这任何约定,到了刘备这里,他总是能辩上一辩的。
当然,这个时空线中,马良的话,自然也得到了营内众谋士的认可。
“那刘备,恐怕是在打我军粮草的主意。”
贾诩神色如常,似乎对于季汉那边的小心思,很是不屑。
“诸葛亮不在,多半是陈登那些半吊子给刘备谋划的办法。”
“当年主公颖水大败,不过是军队损失,后面不得不退兵,关键还是多处粮草被毁。”
“今日又在这颖水附近,我军粮草囤积处,不过翟阳和襄城二处。”
“那刘备的军队,正面自然不是我军对手。只怕约我们斗阵是假,不论胜负,他都不认,反而暗中遣一支精锐,不论是翟阳和襄城,都有可能被他所袭。”
听着贾诩娓娓道来,虽然没有实际情报资料来支撑,但这个时代,多算则胜,少算则败,很多军略部署,都是靠着谋士们的眼光来做判断和决断的。
而这个时代,眼光大略上,能比得上贾诩的,真真屈指可数。
蒋琬听了,立刻应和道: “太尉所言甚是,我们当为这两处加派人手,做好防备。”
但贾诩却双目炯炯,盯着士颂,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这么些年相处下来,士颂和贾诩之间,不说如鱼得水,也算是心意相通了。
更何况,士颂本人,就对如何对付季汉,有自己的想法。
此刻,他忽然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他笑着说道:“文和先生之意,是应下这‘斗阵’?”
贾诩微微一笑,身子后倾,靠在了椅子上。
士颂心中盘算一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是斗阵,我们和季汉都会摆开阵势,那时候,我都不用去理会刘备摆出来的什么破阵,直接全军压上,和季汉鏖战一场。”
“甚至我还能同时派出部队,在缠住刘备军主力的时候,去把刘备后面的粮仓给端了。”
“反正季汉之兵,说起来也有二,三十万,但大多不过是临时凑数的民夫壮丁,核心战兵能有个五六万就不错了。”
“即便是我们是进攻方,吃点小亏,但整体而言,我军定然是能占据优势的。”
其实有些话,士颂没有说出来,但也是他和贾诩,心照不宣的话。
那就是此刻和季汉开战,本来就是存着以命换命的心态来的。
季汉匆匆占据中原,根基不稳,兵源补充缓慢,即便是能拉到壮丁,也很难在短期内,训练成为合格的士兵。
但楚国这边则不一样,已经成熟的训练体系,加上本来就占据优势的兵力,后勤补充。
即便是双方换命,楚国这边损失一万,换掉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