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当年那些在楚侯府为自己办事的仆从下人,运气好的,可以和难民的队伍一起南下,运气差点的,逃离襄阳,在其他地方继续当个“良民”。
而运气最差的,只怕就会因为曾经在楚侯府效力过,而被曹操所杀吧。
“主公,司马家的三人,全部押到了。”
陆逊被士颂支出去独领一军,现在跟在士颂身边当参谋的,便是被士颂精心安排在自己身边,绝不准备放出去的马谡。
“知道了。”士颂看了一眼后院,一阵风吹来,似乎还夹杂着血腥。
但士颂却不以为然,襄阳城守军投降了,但是襄阳城内自己要杀的人,可不少呢。
楚侯府外庭的院子里,司马孚和他的两个“侄儿”已经全部都被绑在此处。
司马孚士颂虽然是第一次见,但是另外两个人士颂倒是认识。
司马朗长子司马遗,司马朗“嗣子”司马望,而这个的生父正是司马孚,被司马孚过继给司马朗的。
这两个人都是跟着司马朗来襄阳参与过书籍的编撰的。
后来襄阳大败,司马家叛投曹操,在士颂看来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神奇的是,明明和曹操关系匪浅的司马家中,司马八达的老大哥司马朗,居然是选择了南下。
是的,他作为司马防的儿子,在司马家大部分都效力曹操的情况下,若是顺势投降过去,曹操这边也绝对会收留的。
但是司马朗就是“义无反顾”地南下投了士颂,还宣布和自己那两个投降曹魏的儿子恩断义绝。
然后,他在荆南另外娶妻生子,是的,这个四十多的中年人真就娶了好几房妻子,然后还真就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取名司马楚,以示对自己的忠心。
不论司马家是不是在两头下注,但是士颂还真就对司马朗没有了办法。
如此忠义之人,自己总不能因为他是司马家的人,就找借口把他弄死吧。
当然,对于司马家的厌恶,士颂是准备把司马家斩尽杀绝,一个不留的。
至于这个司马朗嘛,士颂记得这人活的不长,这人死后,他那个儿子司马楚若是老实也就罢了,若是想要恢复司马家的荣耀什么的,嘿嘿,休怪士颂心黑了。
心里想着这些,士颂再次拿出了自己怀里,那个记着他满心仇恨的黑色本子。
本子上的每一页,都写着一个名字,不同的是,有的名字下方,还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那是士颂内心规划好的“复仇”计划。
例如灭其族,掘其祖坟,散尽其家产等等。
有的人,名字确实被划掉了,只是名字下面的这些复仇条款,似乎并未全部达成。
例如“程昱”,其名字就被划掉了的,但是下面写着“烹杀其族”“昭告其罪”这两条复仇条款,却依旧没有被划掉。
毕竟,士颂现在还在荆州,灭程昱其族这事,还得等自己攻入兖州才能做。
士颂正准备翻过了那些曹魏内部“必杀”的名单,忽然嘴角微笑,轻轻地把写着乐进二字的那张纸撕了下来,丢到一边。
而后,他很快翻到了“叛臣”这个类目之中。
士颂很仔细的把每一个在自己失势后叛投曹操的文武名字都记在了上面。
武将里面,有庞乐、张鲁、刘璋、孟达、赖恭、蔡中,蔡和的名字。
其中,蔡中蔡和已经伏诛,当年蔡瑁也算是抛家舍业的南下追随自己,这两人看似篡得了蔡氏的家主之位,但随着蔡瑁跟着士颂杀回来,襄阳蔡家也算是要拨乱反正了。
其他的人里面,张鲁刘璋二人还真就在襄阳城内。
本来曹操是想要借二人在益州的名望,用来削弱士颂在益州的统治的,虽然没什么效果,但毕竟名义上来说,这两人的地盘,是被士颂“强取豪夺”走的,有这个理由也就够了。
而现在,背叛了士颂的两人,早已经被拿下。
还有当年在襄阳城内掌握一定部队,却选择了投降的赖恭,成为这个时间线里,周瑜反间计中的倒霉蛋。
这人本来就在襄阳城内的地牢里,都不用士颂自己动手去抓。
庞乐这个西川降将本来是跟着曹操大军一起出征的,目前还没有消息,但是其人在襄阳城内也是有家眷的。
后来士颂才得到消息,庞乐其人,在赤壁大败时,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倒是便宜了这个叛徒。
投降的武将之中,只有孟达算是因祸得福,被曹操押送回了许昌,回到了他的好友曹丕身边。
不过在士颂看来,问题也不大,后面灭了曹魏之后,这孟达叛贼是跑不掉的。
相对于武将,当年襄阳城“不战而降”的主要原因,便是襄阳城内的“有识之士”们,那些个读圣贤书,心怀天下的文臣们,尤其是世家出身的文臣们。
当年就是他们的鼓动、胁迫下,让襄阳城瞬间陷落。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