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989章 永不加赋

第989章 永不加赋(1/2)

    “大农令桑弘羊。”

    桑弘羊心中咯噔一下,被陛下点名,怎么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呢?

    “臣在。”

    “今年的算赋钱收了多少,大汉如今有多少人缴纳算赋?”

    桑弘羊隐约感到陛下要对算赋钱动手了。

    以前是一步步延迟针对孩童的口赋钱征收年龄,直到彻底取消,难道如今要削减算赋了么?

    “回禀陛下,如今的算赋针对十六岁到五十六岁年龄的人征收,今年大汉共有两千七百五十二万四千三百七十八人缴纳算赋。

    每人一百二十文钱,共计三十三亿零两百九十二万五千三百六十文。”

    桑弘羊的心都在抽搐。

    要是不免除孩童的口赋钱,还能再多出至少上亿文的收入。

    两者相加,完全可以覆盖这次出征朝鲜和漠北的开销。

    打仗太费钱了,陛下总要打仗,还一直在减少口赋钱,他这个财政总管也受不了啊。

    “听到了么,光是算赋钱就有三十三亿之多,还有田税没有算。

    没有这些钱,朕用什么做军饷,用什么封赏有功将士,用什么给战死将士发放抚恤?

    数千万大汉百姓,是大汉能够击败匈奴最可靠、最根本的保障。”

    朝堂上,不明真相的大臣们仿佛见到鬼了。

    陛下不对劲啊,这是他们熟悉的陛下么?

    要是个儒家弟子说这些话,他们还可以接受,可陛下是什么情况。

    刘彻一直在注意他们的反应。

    怎么,这道德的制高点朕不能攻占么?

    朕不来攻占,难道要留给别人么?

    “大汉将士已经得到了该有的回报,但是大汉百姓还没有,这对么?”

    刘彻要彻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

    “当然不对。

    屡次征战,光是为运送军需粮草,就征调数十万民夫,他们却没有战功可得,也没有赏赐可得。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但自古以来就对么?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朕决定以今年的算赋收入为固定额度,以后无论人口增长到何等程度,算赋钱都只能有今年这么多。

    我大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大臣们人都傻了,不少人扣了扣自己的耳朵,怀疑刚才由于堵塞听错了声音。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陛下能做出来的事情么,就是当年的孝文皇帝都没有做过这种事。

    汲黯下意识看向陆鸣。

    要说这里面没有陆鸣的事情,打死刘彻他都不会相信的。

    使了两个眼色,得到回应后,汲黯确定了,确实和陆鸣有关。

    很好很好,算赋钱不加了,陛下以后花钱的时候也会多谢顾忌,免得再搞出一些大兴土木的事情。

    他很高兴,桑弘羊快疯了。

    陛下真是给他搞了个大活,不声不响的来个永不加赋。

    盐铁官营,海外金银,丝绸关税,茶砖,大汉几项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纷纷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算赋钱不能再涨的话,其他收入要跟上,才能补全这部分空缺。

    至少人口增多后,盐铁官营的钱会越来越多。

    这么一算,也不是不可以。

    “此事要昭告天下,大农令协同各地太守务必迅速执行。”

    桑弘羊,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加油吧。

    刘彻默默为他鼓鼓劲。

    “陛下,事关重大,是否需要再商议商议?”

    大臣们还没有彻底回过神,陛下今天太过反常。

    高产粮食推广后,大汉的人口必然会迎来一波快速增长,光是每年新增的口赋钱就是一大笔,陛下却早就不要了。

    如今竟然连算赋钱也要维持在今年的水平,究竟是为了什么?

    钱太多,花不完么?

    “陛下,奴婢和商人的算赋钱也不例外么?”

    桑弘羊问到一个关键问题。

    在大汉,普通百姓每人每年的算赋钱是一百二十文,但奴婢和商人则是每年二百四十文。

    奴婢的钱由蓄养奴婢的人来缴纳,蓄养奴婢的数量越多,要缴纳的算赋也就越多。

    商人的钱则是因为自身的身份而缴纳,重农抑商不是说说而已。

    大殿中,众多大臣竖起耳朵听着。

    他们府上有不少奴婢,都缴纳着双倍的算赋。

    按照陛下的诏令,以后新买来的奴婢是不是就不用再双倍缴纳。

    或者奴婢增多后,每个人都可以少缴纳一些,维持总额不变即可。

    桑弘羊问得仔细,陛下动动嘴,他要跑断腿,还要劳心劳力。

    三十三亿要怎么收,同样是个大问题。

    “不例外,不管是奴婢的算赋还是商人的算赋,都在这三十三亿之中,不必区别对待。

    以后的算赋如何具体征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