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张纶疑惑的打量着这个小兵。
“张将军,当初在紫荆关外,我跟您说过话的啊!”小兵立马提醒道。
张纶愣了一下,这小兵,不正是当初躲在栅栏外哭泣的那个小兵吗?他居然还活着?
“我们终于可以不用打仗了!以后见到我哥,我们就可以一起说话,然后结伴回家了!”小兵兴奋无比道。
“是啊,张将军,我们不用打仗了,北镇军不仅给我们解了毒,还给我们喝肉汤呢!”另一个小兵也说了起来。
张纶神色复杂无比,他拍了拍那个小兵的肩膀,“那就好……”
“诶,你吃饭没啊?”忽然,一个声音从后传来,张纶回头,见是一个北镇士兵,他手里还端着一碗汤。
“没有……”张纶回答道,他确实还没吃饭。
“来,喝这个,羊肉汤!”北镇士兵直接将那碗羊肉汤塞到了张纶手里。由于张纶现在也只穿着内衬长衫,那个北镇士兵还以为他也是士兵呢。
“我去给你拿两个馍馍,看你一把胡子,当个老兵也不容易。”
北镇士兵说完就去拿馍馍了,这让张纶目瞪口呆,自己居然被当成老兵了?
当那个北镇小兵将两个热乎的馍馍塞到张纶手里时,张纶沉默了……
他再抬头,看向其他的俘虏兵时,发现那些俘虏兵们脸上没有任何恐惧和不安,有的甚至说着笑着,看起来对日后充满了期待……
此刻的张纶,内心五味杂陈,自己,难道真的错了吗?
忽然,一个校尉模样的北镇军带着一队兵走了过来,朝着这些俘虏大喊道:“我们沈帅说了,你们若是想回家的,明日就去帅府前报名领路费跟口粮,领完路费跟口粮,你们就可以离开了。”
“真的吗?”有的士兵立马凑了过去。
“不会是蒙我们的吧?”
“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不少士兵质疑了起来。
那个校尉清了清嗓子,再度道:“钱不多,一人两百文,干粮三斤,水一囊!若是想回家,明日一早记得去报名!”
“那若是我们不想回去呢?”有钻牛角尖的士兵问道。
“那就要看看你们能不能继续当兵了!我们北镇选拔士兵是很严格的,若是能过我们的考核,便可以留下当兵。若是过不了考核,一样发放路费口粮回家。”校尉回答道。
“能不能多发点口粮啊,三斤能吃多久啊?”又有人说道。
“三斤不少了!这年头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给你们?你们去打听打听,谁家对待俘虏能到这种地步?也就是我们董帅,伊帅,沈帅有这么仁慈,你们就知足吧!”
校尉说完,带着兵就走了。但是俘虏们却齐刷刷的交头接耳了起来。
“真有这种好事?我们还能回家?”
“这……他们不会在干粮里下毒吧?”
“放屁,要下毒早下了,还给你三斤干粮,那不是浪费粮食吗?”
“就是啊!”
“可是,他们真的这么好?就这么愿意放我们走?不怕我们回到朝廷吗?”
“你想回朝廷?你想继续打仗送死吗?”
“我不想……”
俘虏们你一言我一句,什么话都讲,北镇军也没来管,只要他们不闹事就行了。因为,暗处有很多人盯着这些俘虏的,就算闹事,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平息。
张纶目视着这一切,心中顿生波澜,如果沈青真的做到这种地步,放这些士兵回家的话……那么这个天下,交给他们来治理,似乎也未尝不可……
这夜,张纶早早睡了过去,睡的很安详。
翌日一大早,果然,紫荆关帅府门口,就摆起了十来张桌子,桌子后边站着一些执笔的文官,文官两侧站着全身甲胄的卫兵。文官的后边,则堆放着一些物资,什么干粮,铜钱,水囊,摆了一大堆。
很快,就有被俘的士兵前来观望了。
“要回家的,前来签名,拿上牌子跟钱粮!”一个文官高声喊道。
听得这声喊,很多俘虏兵都走了过去。当他们看见台子后边那用箩筐装的铜钱和干粮包时,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我!我报名,我叫刘顺,是阜平军的伍长,我要回家!”
名叫刘顺的俘虏第一个走到桌前喊道。
“刘顺是吧?来,签名,画押!”坐在桌前的文官张口就道。
“可我不会写字啊……”刘顺一囧。
“没事,我帮你写,来,按手印。”
刘顺很快就照着那文官的话,在自己的名字下按了手印。
“行了,去领东西吧,领完之后,将那个牌子递给守关的将士,你就可以走了。”文官对他说道。
“好好好!”
刘顺顺顺利利的得到了三斤干粮,两百文钱,一个水囊,还有一个木牌。他兴奋的照着文官交待的做,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