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换做是黎盛来,虽然他也看不起倭人,但至少不会中这么简单无脑的诱敌深入空城埋伏,但偏偏窦学武出了名的一根筋,以往在江南黎盛下令他去打仗就完事了,这次黎盛想着给自己的老部下一个抢首功的机会,谁知道就打出这么一仗来。
“混账,混账!窦学武那狗东西在哪里?让他自己来本将大帐,我要亲手砍死他!”
铁原郡的魏军营地里,黎盛正拍着桌子怒骂,之前当着高丽文武说的那些大话现在像一记记耳光抽在了他的脸上,把他扇得满脸通红,他带着刚刚重建的海军和自己精心训练,打惯了倭寇的步卒气势汹汹地过来,刚上岸就吃了这么个闷亏,高丽君臣也就罢了,他怎么跟王爷交代?
眼见主帅气成了这番模样,诸将噤若寒蝉没一个人敢上去劝,毕竟黎盛的脾气他们又不是没领教过,正在气头上的黎盛连自己顶头上司都敢骂,更何况是他们这些麾下的将领?
眼看黎盛越骂越光火,还在前线苦苦支撑的窦学武被砍死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最后还是赵裕叹了口气,劝道:
“首战失利,却未损根本,黎将军息怒,眼下还是考虑如何善后更重要。”
黎盛猛地转过身,但看到出言的是赵裕,他瞪着通红的眼珠,面色还是松缓了下来,轻轻点头。
脾气是脾气,本事是本事,发完了火的黎盛还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让人取来地图,只是略微扫了一眼,便有了想法。
这幅高丽堪舆图上,北方被涂成了金国的红色,南方被涂成了倭国的黑色,猛地一看,整个高丽几乎都已经被金国倭国瓜分完毕,只剩中间开京一带还在高丽军队的掌控中,两侧的海岸线上,金国倭国的兵力已经完成了闭合,开京和最后两道已经被彻底围死,眼下魏军是从高丽西南房的济州港强渡过来登岸,要想驰援开京,起码得杀穿七百里。
说起来简单,可考虑到这一次魏国的海军不会轻易上岸,只会在沿海巡视对岸上进行打击,要想驰援开京,只能靠步卒,而运过来的步卒只有两万,眼下还在保宁折损了快三千...
一想到这个战损数字黎盛感觉自己脑门上的青筋又开始跳起来了,他扶剑冷喝一声:
“众将听令!”
“马天瑞,你领三千步卒,由南线开始进攻,两日内务必拿下铁原城,若是像窦学武那样吃了败仗,本将唯你是问!”
“游突,你领两千步卒,开赴葛麻岭,本将不要你往前挺进,只要你在此顶住汉滩江附近出现的倭寇,退一步,本将把你的头砍下来!”
“费子骞,本将给你五千人马,再让海上的战船替你轰一轮,你务必要控制控制大兴山脉(忠清南道与全罗北道分界线)的东侧隘口,封锁倭寇从全罗道北上的援军路线,要是过去一个倭寇,你就别活着回来了,听没听见?!”
三个将领凛然称是,纷纷出帐准备了,赵裕在旁听着黎盛的一番布置,又站在地图前思忖良久,这才恍然大悟,感叹黎盛虽然性格偏激,但确确实实是个值得王爷看重的帅才。
只是刚刚登岸,而且还开战不利,黎盛就拿出了最合适的进攻方案,简而言之,现在登录的一万五千步卒,被分成了三部分,一路朝着高丽铁原方向抢占战略要点,切断倭军进攻魏军登岸大营的通道,另一路则是向保宁方向挺进,务必要保住剩下那两千多已经陷入合围的魏军步卒。
似乎在听到窦学武轻敌冒进惨遭大败的消息的一瞬间,黎盛就端正了自己的心态,不把高丽战场上的倭人当成江南的那些倭寇一样看不起,而是把他们当成了实实在在的对手,开始稳扎稳打地扩大阵地,控制交通要道,借助海军在海上的压制力开始朝着内陆挺进了。
不到两万的步卒,扔进高丽战场似乎有些不够看,但考虑到倭国军队现在散布在高丽南方的许多个城池,其中甚至有些化作兵匪四处劫掠,那么魏军的兵力是完全足够铺开进行正面作战的--甚至于黎盛自己手里还剩下了五千士卒,可以尝试着在两翼再无威胁的情况下,开出一条通往开京的路来。
再考虑到江南后面会通过海军战船运送过来的更多兵力,单看这方面,局势总还是乐观的。
然而终究还是缺时间啊...这套战略最大的问题便是一点:倭国或者金国不能攻下开京。
一旦开京被破,那么整个高丽除了孤悬海外的济州岛外就彻底沦陷,到时候想要从完成闭环的防线上硬生生打出来缺口,难度就要比眼下高太多倍了。
然而就目前来看,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毕竟连王公贵族都跑路了,开京城内只剩下些临危受命的倒霉鬼,要指望开京能在倭国和金国的同时进攻下守到魏军打穿七八百里,实在有些不现实。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倭军和金军暂时停止进攻呢?
赵裕看着地图若有所思,片刻后,他回头看向正在准备出征的黎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