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 第530章 素娥脱靴,王母研墨

第530章 素娥脱靴,王母研墨(1/4)

    瑶池金母殿的后苑之中,繁花似锦簇拥,五彩斑斓之花朵竞相怒放,似是在争奇斗艳,以博瑶池王母的青睐。

    微风轻柔拂过,花枝摇曳生姿,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馥郁芬芳,引得蜂蝶在其间翩翩起舞。

    瑶池王母身着一袭华丽无比的霓裳羽衣,于花丛中悠然漫步,时而驻足凝视,赏那娇艳欲滴之花朵;时而轻嗅芬芳,沉醉于那醉人心神之花香。

    恰于赏花之时,瑶池王母召见了萧辰,同时也想让他作诗一首,以添雅兴。

    诗词,于古人而言,它不仅能抒发情感、描绘景致,更能直接谱成曲子,婉转悠扬地传唱开来。

    蓝星上的后世之人,一首好听的歌曲,可以单曲循环听上几百遍。

    对于古人来说,听一首好诗谱成的曲子,也是如此。

    不过,正如宋朝的大诗人陆游所感叹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好的诗作,恰似夜空中的流星,可遇而不可求,并非轻易就能得到的。

    它需诗人具敏锐之感知、深厚之文化底蕴与灵动之才思,方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灵感,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

    自从瑶池王母上次聆听了萧辰献给她的那首《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后。

    那《清平调·其一》超凡脱俗的意境、绝美动人的词句,便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她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久久难以平息。

    此后,她再听闻其他诗词歌赋,竟觉得索然无味。

    那些诗词都失去了往日的魅力,难以再入她的法眼,只觉得有些无趣。

    毕竟,《清平调·其一》可是诗仙李白的得意之作,其文采之斐然,令人叹为观止。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群玉山、瑶台等与瑶池王母紧密相关的神话元素,仿佛是为瑶池王母量身定制一般,与瑶池王母那尊贵无比之身份、超凡脱俗之气质极为契合。

    世上只此一首。

    此诗还是李白在醉酒的状态下写的,可遇不可求。

    如今再次见到萧辰,瑶池王母只觉心中犹如被猫儿抓挠一般,痒痒难耐。

    她实在忍不住,想要让萧辰再次施展才华,为她作诗一首,以解这心中对佳作的渴望。

    与此同时,瑶池王母其实心中也暗藏了一些“考校之意”。

    她的瑶池之上,时常会举办盛大非凡的宴会,宴请三界众仙佛。

    届时,仙乐飘飘,祥云缭绕,众仙佛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而在这样的宴会上,就需要“献诗助兴”了。

    ……

    “宴会上献诗助兴”,这其实是一种古人的宴席文化。

    譬如那流传千古之《滕王阁序》,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绝妙佳句,便是唐朝诗人王勃于滕王阁的宴会上,灵感突发,挥毫而就。

    但其实,在西游世界中,在神仙佛祖的世界里,这个宴席文化也未能免俗。

    正如《西游记》中所记载,如来佛祖以无上法力降伏那桀骜不驯之孙悟空后,在灵山设一宝盆,内盛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皆是天地间难寻之珍馐,以此举办了一场盛大非凡的“盂兰盆会”。

    在“盂兰盆会”上。

    灵山的诸佛、菩萨、罗汉……纷纷各展才华,给如来佛祖献诗。

    有祝福诗……

    有祝禄诗……

    还有祝寿诗……

    很多。

    在“盂兰盆会”上,一时间,灵山诸佛、菩萨、罗汉……给如来佛祖献诗,诗篇如潮,精彩纷呈。

    如来佛祖闻言,也很是高兴,佛颜大悦,当即就微开善口,为灵山诸佛、菩萨、罗汉……敷演无上大法,宣扬正果之妙谛,令在场者皆受益匪浅。

    由此可见,写诗在古代的盛大宴会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诗作或是用以聊表谢意,或是记录宴会的盛况……可谓是“无诗不成宴”。

    王母娘娘的“瑶池宴会”上,也是如此。

    “瑶池宴会”上,也常常需要一些好的诗句来助兴。

    这也是她用得上这名天兵的地方。

    ……

    “王母求诗,我求草。”

    “我可以给瑶池王母吟诗,投其所好,借此机会,弄一个瑶池的出入令牌……弄到九叶灵芝草。”

    萧辰闻瑶池王母所言,在脑海中迅速流转着各种念头,然而面上却是不露分毫,依旧保持着那份恭敬与从容。

    他微微躬身,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声音清朗而恭敬地说道:

    “娘娘雅兴,小仙自当奉陪。”

    “恰巧娘娘在园中赏花,此情此景,当真是美不胜收。”

    “吾愿以此为题,为娘娘献诗一首,还望娘娘不吝赐教,指点一二。”

    “哦,你居然能即兴作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