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 第529章 王母求诗

第529章 王母求诗(3/4)

立于园中,真是映照得满园花朵都黯然失色。

    更有十二名仙娥在旁侍奉,她们个个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王母娘娘身边,更衬得王母娘娘神仪天成,尊贵无比。

    “小仙参见娘娘!”

    萧辰连忙上前,向瑶池王母恭敬地行礼道。

    瑶池王母微微摆手,声音温和而威严:

    “起来吧。”

    “上次你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瑶池为天庭借金簪,更有一番真言谏言,于天庭平叛之事有功,合该受些赏赐。”

    说到这里,她轻轻一挥手,自有一个青鸟仙子端着一个华美的木盒子款步而来,呈至萧辰面前。

    “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

    萧辰目光轻掠,瞥向那木盒,但见其工艺精湛,华美非常,其上布有法力封印,阻隔旁人窥探,隐隐透出一股不俗的气息,都在诉说着盒中宝物的珍贵。

    他虽不知这木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但王母所赐,定非凡品。

    萧辰接了木盒,拜谢道:

    “谢娘娘赏赐!”

    瑶池王母看向萧辰,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期待与欣赏:

    “我最近在瑶池赏花,所听的诗词,皆为老词旧曲,无甚新意。”

    “本宫唤文曲星君来做了几首诗,却总觉得一般,未能尽如我意。”

    “不知你可有什么佳作啊?”

    ……

    古人素来痴迷于吟诗作赋,此乃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雅趣。

    诗,对于古人的生活来说,就像空气与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登山之际,便有登山之诗以抒凌云壮志,如杜甫《望岳》之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迈之气尽显无遗。

    宴饮之际,必有宴饮之诗以增雅兴,如李太白《将进酒·君不见》之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耕地之时,要有劳作诗以记生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尽显田园之乐。

    送别之时,定要有送别之诗以表深厚情谊,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就连古人流连于青楼楚馆,或是行那房中密事之时,亦不忘以诗助兴,为这风月之事增添几分雅致。

    “……含羞带笑把灯吹。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这便是明代的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中所描绘的。

    那细腻的笔触,将青楼女子的娇羞与情事中的旖旎,展现得恰到好处。

    而且。

    宋徽宗赵佶,这位“不爱家花爱野花”,喜欢逛青楼,私会青楼歌妓李师师的风流皇帝。

    宋徽宗赵佶更是曾经写下了《醉春风》这样的香艳之作:

    “……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其词香艳绮丽,将那男女欢爱之景,描绘得入木三分。

    总之,古人无论行何事,皆要作诗以铭记。

    若无诗相伴,便觉浑身不自在,好似缺了些什么。

    而且。

    与之对应的。

    在西游世界中,那些古代的神仙妖怪,但凡有点文化素质的,大多神仙妖怪也都喜欢吟诗。

    唐僧、孙悟空更是出口成章,很会写诗。

    牛魔王亦是颇有文化涵养,时常静心把玩丹书。

    九九八十一难之中,就有一难,因“诗”而起,也可以说是“诗之难”。

    在西行路上,八百里荆棘岭。

    那老松精、老柏精、老竹精、杏花仙……几个妖精压根就没想着吃唐僧肉,只是把唐僧请到木仙庵,双方以诗会友,吟了一夜的诗。

    其中,那“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的杏花仙,见唐僧生得俊俏非凡,诗才亦是出众,竟心生爱慕,还想嫁给他为妻。

    这几个妖精其实并未对唐僧有伤害之意,只是单纯痴迷于吟诗,喜欢与唐僧交流诗句,共赏那诗词之美。

    唐僧也道:“一个个言谈清雅,极善吟诗,我与他赓和相攀……却不曾伤我……”

    奈何猪八戒辣手摧花,二话不说,直接把老松精、老柏精、杏花仙等给打杀了。

    ……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文化便是如此,但凡稍有文化素养之人,基本都对吟诗喜爱有加,且喜欢咬文嚼字,细细琢磨那诗词中的韵味。

    比如:“贾岛推敲”。

    所以啊,瑶池王母喜爱诗,这实在是不足为奇。

    在《穆天子传》中曾经记载,周穆王西巡至昆仑山时。

    王母娘娘于瑶池设宴盛情款待,并即兴赋诗:“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王母娘娘和周穆王的这段对话,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诗歌酬答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