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就要折腾十来次。
沈乐小心翼翼,兜起那些碎瓷,送到张教授面前,张教授迫不及待地扑了上去:
“这瓷俑……胎质细腻洁白,瓷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脱胎的地步……”
她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一块碎瓷,看瓷面,看内部,看边缘裸露的瓷胎,又举起来对光细看:
“内外均施满釉,釉面细腻有光泽……这里还有个凹坑,对光照射,日光能隐约透过凹坑,确实是透影白瓷!让我把它拼起来看看——”
看她捧起一片,放下一片,又捧起一片,又放下一片的样子,沈乐不得不夺下瓷片,拉着她往黄玉桐立起来的门口拽。
拽进古宅,拽进工作室,外面人(?)潮涌动,捧着瓷片鱼贯而入,在工作间的长桌上放了整整齐齐的一大片。
不用沈乐开口,罗裙们脚步轻盈,就穿梭在工作室里,一片一片清洗,拍照,称量,贴标签……
整个形成了流水线化操作。别说张老师,就连沈乐,也只需要坐在边上,看着它们把这些繁杂琐碎的工作,全部做完就行了。
等到记录工作全部完成,张老师振奋精神,来到工作台前,摩拳擦掌准备拼合瓷器。
沈乐再次一把拉住了她:
“等等!让她们拼,她们拼得快!”
他自己起身,调A胶,为粘接做准备。罗裙们挥舞万缕青丝,由下到上,从瓷俑双足到小腿、裤管,一片一片,往上堆叠。
拼上去一片,沈乐刷几道裂缝上的胶水;
再拼一片,再刷几道胶水。
活生生把修复瓷器当中,最劳心费力的比对、拼合工作省略了过去,变成了一个无情的刷胶水机器……
“这么快就拼好了吗……”
张教授忍不住走过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绕着瓷俑来回观察。看了几遍,也挑不出毛病:
这一片片不规则的瓷片之间,所有的裂痕,所有的缝隙,几乎全都相互吻合。
偶有不谐,那也是瓷片缺失所致,并不是胡乱拼合,张冠李戴的结果。
“你简直是瓷器修复圣手啊!”张教授再看向沈乐的时候,眼神已经一片炽热:
“不要搞古建了,过来跟我干可好?我保证你一年时间,所有种类的瓷器,全部会修复!”
“呃,老师……”
沈乐芒刺在背,简直想要拔腿就逃:
“我不是会修,只是有个小朋友,能听见这些瓷片的话……它们告诉我,它们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原来哪一片在什么地方……”
“这还不是修复圣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