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日昃没回来。
明明历史已经重置,但他依旧没回来。
有几个投靠裂王那边的人员都回来了,只为了在寿终之前看看自己现世的亲人,但林日昃没回来。
如果没有长生不老的办法,那家伙肯定已经老死了,因为他根本没和皇甫一块儿躲进地府。
“夏守,还不放心?”皇甫作仁在用勺子切炸鸡排的空档,抬眼看向他,“管控局传回来的那些年份报告你都看了吧?”
“都看了,唉,要说不放心,的确有些不放心,我也知道自己有点想多了,但这件事总有一种……”夏守也说不出来那种感觉。
应该说是拖泥带水吗?
但明明解决得很干脆利落。
又或是藕断丝连?有一种一刀切下去,看似已经斩断,但当两节拉开时却又看不到的丝线依旧连接在一起。
皇甫作仁说:“伤疤时代的开端是上一代裂王的巅峰时期,然后斯普莱特会杀死上一代裂王,成为有史以来除初王外最强的裂王,最后因为神话中才有的异常现象“育潮”导致实力滑落,最后落幕。
在斯普莱特死后,这个伤疤时代还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等到三疤国从分而不裂的三个区域合并成一个国家之后,这段循环历史算彻底结束重来,这就是伤疤时代的大致起伏。
我在那里等到了重置复活后的斯普莱特,而且用推理笔记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观测,推理笔记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上面写着斯普莱特会按照他原有的人生轨迹,迈上巅峰、在碰到育潮时滑落,最后死去。
推理笔记是类似于因果律的封禁物,它所展现的内容是一定会实现的,所以你大可放心了,那个时代已经重置,没有威胁了,哪怕其他时代还有知晓循环历史的人,也无法改变伤疤时代的历史线。
因为斯普莱特的经历,推理笔记上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笔记用了肯定一定的形容,所以是一定会这么发生的,不会有意外。”
“推理笔记都这么写?”夏守颇感意外。
“嗯,分析部研究过推理笔记,推理笔记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推理笔记其实可以视作EX级的封禁物。”皇甫作仁拉开抽屉,找了一阵,翻出一张纸给夏守。
上面是分析部研究出来的,关于推理笔记的作用机制的详细结论。
【该笔记的真实作用机制,正确描述应该是:对写下来的描述性事物的未来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并且给出对应的结果性描述。
它会对写在纸上的事物的可能性进行计算,随着不断地记录,笔记会不断筛选无数可能性中相近的结果,并且将这些结果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在笔记上。
绝大部分事物的可能性都是有限的,并且每个人都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区别只在于是凭借概率预测,还是窥探到了真实的可能性所做出的预测,以及预测的类别、时间广度等等。
“太阳明天会从东边升起。”
“从我手中放开的乒乓球下一秒会落向地面。”
“我未来会死。”
此类常识性发言,也可归类为预测,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出此类预测的人过多,因此不被认为是预测。(在俗世社会中此类预言是常识,几乎等同真理,然而休谟的怀疑论本身就已动摇了众多常识的根本。)
根据分析,此笔记是通过对可能性数量的观察分类,来确定最后的结论,它并不涉及和观察目标自身的异常等级冲突,而是通过某种机制来观测可能性的总量占比。
再次举例:推理笔记观测到的目标,若未来可能性数量过多,又或者变数过多,那么笔记就会用不确定的语气给出答案。
而若是推理笔记对部分可能性无法观测,那么推理笔记就永远不会给出确定答案。
因此,推理笔记的结论不会出错。】
夏守将这段话反复看了一遍,算明白了推理笔记为何绝对正确了,它的绝对正确并不是建立在可以预测一切这种强大的功能上,而是建立在“诚实”上。
推理笔记有观察可能性数量的功能,如果他因为各种外力原因导致观测无法进行,那么笔记就会给出“我不知道”的诚实回答,这种回答虽然没有解决书写者的问题,但当然是绝对正确的……因为推理笔记自己就是不知道,不确定。
它只对自己绝对能肯定的未来,给出负责任的肯定答复。
“笔记上出现的内容,一定会发生,那如果我现在去干涉斯普莱特的人生,不就打破了笔记吗?”夏守问道。
“笔记既然这么写了,就代表你不会了。有些事的确是可以百分百预言的,我现在就能做出一个预言:一分钟后你还会活着。
你觉得我这预言很好笑对吧?理论上你想要打破这预言只要马上自杀就行了,但其实你根本不会自杀,也不觉得有必要为了莫名其妙的反抗预言而自杀。
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