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官场从秘书开始 > 第1757章 尖针麦芒

第1757章 尖针麦芒(1/2)

    张俊很想起身,驱车前往江阁边,抱住苏婉儿,在她冰凉如玉的额头印上深深的一吻,然后握住她的手说,回家吧,婉儿!

    可是他的手脚和身体,却被无形的道德给束缚住了,他的自制力也告诉自己,不能去,去了就会出事。

    于是张俊只是用微凉的手指,在同样冰冷的手机上,打下一行字“早点回家休息,在外注意安全。”

    次日上班没多久,张俊就接到通知,市委要召开临时常委扩大专议,讨论城市规划和隧道建设之事。

    在会议上,徐沛生提到了张俊提议建设三条过江隧道一事。

    徐沛生沉着的说道“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几十年前就刷满了农村墙面。我市发展迅猛,人口剧增,从五百万人口,增加到了近八百万人口,正在朝着千万级别的人口城市大步迈进。人口增加,给住房、交通、医疗保障、卫生环境、娱乐设施等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对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和执政者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会众人频频点头。

    徐沛生朗声说道“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市委市政府,召开本次会议,专门讨论城市的规划和出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就是交通问题。我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上下班时间,道路是何等的拥堵吧?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却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有时候还会迟到。交通不便利,耽误的是全城百姓最宝贵的时间!我们不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交通拥堵上,这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这话说得好!

    张俊忍不住要为徐沛生鼓掌叫好。

    “其中最突出,也是最难解决的交通问题,就是东西两侧的连接。一条大江,将我市分成了东西两个城区,一直以来,河东的发展要优于河西,直到近几十年,河西才得到发展,从山野田地,发展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制约河西发展的瓶颈,就是交通问题。江面宽广,现有的过江大桥,又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过江需求。所以,省委、市委经过慎重的研究决定,同意批准张俊同志的建议,修建三条过江隧道。”

    他这里所说的省委和市委,当然主要是指省委吴治湖书记、马红旗书记、以及徐沛生自己等人的决定。

    不然的话,也不必再开这个会议讨论了。

    大家当然听明白了,这个议题,省委已经有了决定,你们负责举手就行。

    这毕竟是利国利民大好事,对在座的每个人也有好处,不仅是生活上带来的便利,更有几个大工程带来的各种利益。

    因为,这个议题不出意外的获得了全票通过。

    徐沛生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建设隧道,只是改善城市便利性的第一步。要完全彻底的改善我市的各项规划,还得下一剂猛药。”

    张俊的心,突突的加速跳了几下。

    他知道,徐沛生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自己提出来的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推行这个计划,张俊已经做足了前期的功课,先后拜访过市里的常委们,采取多种手段获得对方的认可和支持。

    现在到了关键时刻!

    三年发展规划,能不能顺利推行?

    在此一举!

    所有人都看着徐沛生,大家心里似乎都知道,徐书记接下来要放大招了。

    徐沛生稍微顿了顿,缓缓扫视全场,因为经常熬夜的原因,他的两个眼袋显得特别大,也显出他的威严。

    他用手拍了拍桌面上的一份文件,沉声说道“各位,我这里有一份好东西,我相信很多同志手里,也有这份文件的影印本。”

    徐沛生一边说,一边拿起那份文件,高高举起,亮给全场人观看。

    市长章明华瞥了一眼,轻轻冷笑。

    果然就是张俊制定的三年发展计划书!

    徐沛生大声道“这是张俊同志写的,关于我市未来三年的中长远发展计划书,我认真的读过好几次,真心觉得很不错,十分不错!切合我市当前的实际情况,符合我市未来发展的规划。请会议工作人员,给与会人员每人发一份。”

    其实每个常委,早就知道也看过这份计划书了。

    徐沛生把计划书中的主要部分宣讲了一遍。

    章明华听得老大不耐烦。

    等徐沛生停下来以后,章明华立即说道

    “沛生书记,这个计划书,张俊之前跟我汇报过,我认为不妥!不宜施行!”

    “明华市长,你看过这份计划书吗?为什么觉得不妥?”

    “我看过,我以为这里面写的东西,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不切实际,胡扯八道!”

    “明华市长,我以为,没有你说的这么差劲吧?我倒觉得,这是一篇极好的城市规划书!指明了我市未来三年发展的方向!”

    “非也!非也!张俊来省城任职才多久时间?他真的了解省城吗?把治理西州那一套,搬到省城来,这是要不得的!没有调查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