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父刘玄德 > 第523章 平定三郡

第523章 平定三郡(2/3)



    大败而归的僮芝回到上饶地区后,声望大减,麾下诸多山越小部族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好在汉军没有乘胜追击,给了僮芝镇压不服,清理内乱的机会。

    看着入冬之后汉军都没动静,僮芝也是长松了一口气,放松了下来。

    就在僮芝想着明年重新举兵,再战鄱阳,报仇雪恨的时候,凌统所率的汉军已经到了他眼皮子底下。

    等到汉军发起攻势时,僮芝仍然不信。

    直到凌统带着亲卫铁甲士冲到他面前时,僮芝惊骇之下,竟跪地请降。

    僮芝一投降,山越军的士气彻底崩溃,士卒非降即逃。

    外面大雪封山,山越人普遍没有汉军的越冬准备,这时候即便逃出去了,也是毫无生路。

    汉军能够如此行动,完全是因为诸葛亮为汉军准备好了极为充足的后勤补给,以及超额的运输力,汉军一路行军,每到宿营,即是普通士卒都能享受到热水泡脚的待遇。

    正是因为如此,汉军才能在冬日行军作战,而没有造成大量的伤病减员。

    汉军的大获全胜,早就在诸葛亮完美的后勤补给上注定了。

    这正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也。

    因此,接下来的几天里,山越人又纷纷从大山中走出,向汉军请降。

    很快,汉军大胜,生擒僮芝的消息传了出去,不仅仅是僮芝城寨中的士卒重新跑回来投降。就连整个上饶地区,原本依附于僮芝的汉民豪强、山越部落们也纷纷请降。

    七八天的时间内,凌统所部竟收得山越部众三万余户,近二十万人,整个上饶地区为之一平。

    诸葛亮在收到捷报之后,先后派人安抚众人,并计划在开年之后,将他们移往平原,编户齐民,并派出官吏指导山越百姓耕作桑农。

    一时之间,原豫章境内竟为之一清,各地叛军乱匪,山越豪强悉数为汉军清剿,只剩下了最南面,如今新建赣郡之内的山越大豪潘临所部。

    这并非是因为潘临太强,而是因为其地处偏远,又是群山环绕,暂时不易进军罢了。

    如今豫章郡内群豪降服,乱军尽除,只剩下潘临一部,也就显得格外显眼了。

    可以想见的是,今年开春之后,汉军肯定会集结主力南下。

    到那时候,潘临要面临的很可能是上万人的汉军主力精锐。

    此时的诸葛亮、吕蒙、凌统等人还不知道南面贺齐、高顺、郑宝的大胜。

    这样一来,潘临这数万人已经陷入了汉军东、北四五万大军的包围之中。如果再考虑到南海郡和桂阳郡的汉军,那当真就是四面合围,十面埋伏的死局了。

    可见,潘临虽然暂时还在苟延残喘,也已经是疥藓之患,无足轻重了。

    若是潘临知机,趁早投降,那还不失保全阖家老小的机会。

    若真是要顽抗到底,那真就是给刘封麾下的诸将们提供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会稽南部的局势,那是历史上原有的格局,当地的这些山越、汉民豪强也都是在这个时候举兵造反的。

    这些人并不会因为来的不是孙策,而是刘封就不造反了。甚至因为刘封对汉化、制度化推行力度更大而造反的更为积极。

    本质的矛盾是刘封推行改土归流的措施与当地汉民豪强、山越大酋想要维持统治的目标是截然相反,互相冲突的。

    但豫章郡、丹阳郡这一波造反却是大大出乎了刘封的意料。

    虽然这个本质矛盾依旧在,可刘封为了进攻荆州,抽空了扬州本地的精锐武力,境内大部分地区纯粹是靠本地的士族豪强以及有限的县兵、郡兵在维持。

    因此,刘封对豫章、丹阳郡的士族豪强,乃至于山越大酋都稍稍放松了一些,再加上先前周瑜、贾逵等部也进行过清剿行动。

    本以为这些措施是能够维持到荆州战事结束的。

    可刘封还是高估了这些士族豪强,山越大酋的智商,也低估了他们的贪婪和野心。

    这些人是一点儿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甚至还想要趁机扩大自己的权柄。

    陆逊、诸葛亮所平定的这些叛乱,原本的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但发生的时间却绝不是现在。

    可现在却是一股脑儿的爆发出来,虽然有着不少好邻居的暗中挑拨,但更大的原因必然是因为这些人对改土归流的怨恨、厌恶和反抗。

    这些人抱团式的反叛,就是想要趁着扬州军主力西征的机会,掀翻刘封在当地的统治,然后以此来和刘封谈判,讨要好处,乃至于是自治的幻想。

    刘封将诸葛亮、陆逊、庞统三人分派各地,既是希望用他们之才干平定叛乱,镇抚地方。同时也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考验,获取功勋,积攒资本。

    现在看来,三人做的都要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好。

    其中最为出彩的是诸葛亮和陆逊。

    其实这个结果也很符合事实,毕竟这两位可都是武庙级别的军事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