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父刘玄德 > 第477章 达成共识

第477章 达成共识(2/3)

爽快应道:“德高放心,此事我定会修书一封,呈递给大将军,恳请他严厉约束张济所部,确保万无一失。”

    共识既已达成,后续的事情进展得极为迅速。

    当天下午,蔡瑁便代替刘表,取出印信,下令放开筑阳城,允许张济率军入驻。

    筑阳城规模不大,容纳不下两万人马。

    于是,张济率领本部亲兵以及亲卫营入城驻扎,而张绣则带着主力部队在城外扎营,与城池形成牛角之势,彼此遥相呼应,攻守兼备。

    与此同时,襄阳方面也迅速行动起来。

    自襄阳调拨了船队,满载着军械、粮草等各种物资,浩浩荡荡地驶向筑阳。

    如今襄阳城中物资储备极为充沛,唯一短缺的便是兵员。所以在军械的供应上,襄阳众人出手相当大方,这其中也存着安抚讨好张济的心思,期望张济能够切实约束好部众,不要为害筑阳地方。也希望对方能在接下来的战事里全力以赴,多为荆州出些力气。

    除此之外,蔡瑁又签署了一份公文,允许曹军入主宛县和穰城。

    这两座城池,皆位于南阳郡,是极为重要的交通重镇。宛县自不必多说,在大半个东汉时期,它都是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其繁华程度,足以与洛阳相媲美,堪称天下第一县。

    而穰城同样不容小觑,它坐落于湍水之上,四周皆是广袤的平原,土地肥沃得流油,四条河流环绕包夹,堪称膏腴之地。只是可惜,这里也是原时空中张济被流矢射中,最终伤重不治的丧命之处。

    如今筑阳这一路已经有张济的两万人马,曹军若是从武关而出,再走这条路就不太合适了。

    届时,选择穰城、宛城一线,无疑是最佳的行军路线。

    从这里顺着河流南下,正好可以抵达新野,距离襄阳不过一百多里的水路。而且,这条路线正好位于襄阳的右侧,与张济所部遥相呼应,一旦战事爆发,便能相互支援,形成强大的军事合力。

    **

    襄阳城内所发生的种种事端,此刻尚如迷雾一般,并未被刘封知晓。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刘封心中那股熊熊燃烧的恼怒之意。

    原因无他,只因郗虑已然离开了襄阳,正朝着鄀国城快马加鞭地赶来。

    郗虑在襄阳之时,已然圆满完成了他最为重要的任务。他的下一个目的地,便是刘封所在的鄀国城。他此次出访刘封,怀揣着曹操交付的另外一个任务,那便是劝说刘封接受全线停火的要求。

    在出发之前,曹操就与郗虑通过书信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在信中,曹操向郗虑透露了许多此前他从未知晓的隐秘之事。

    起初,郗虑认为曹操想要劝说刘封停火的要求,简直如同白日做梦一般。毕竟,在这样的局势之下,谁又肯轻易罢兵呢?

    然而,从曹操那里得知那些秘事之后,郗虑瞬间明白了曹操为何会如此笃定,为何会有这样的底气提出这样的要求。

    襄阳距离鄀国不过百多里的路程,且水道畅通无阻,航行极为便利。仅仅过了五天时间,郗虑就顺利抵达了鄀国港。

    刘封得知郗虑出访的消息,是因为对方在水道上与甘宁所率领的部队不期而遇。

    当郗虑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之后,甘宁深知此事重大,丝毫不敢有所怠慢。他立刻派出两百名护卫,紧紧跟随在郗虑左右,一路放缓速度护送他前来鄀国。与此同时,甘宁还特意派出一艘快船,以最快的速度先行南下,赶在郗虑之前抵达鄀国港,为刘封通风报信。

    直到此时,刘封才终于知晓了郗虑出访这一消息。

    尽管刘封心中震怒不已,但他却并未责怪负责谍报细作的部门。

    毕竟,如今襄阳一线的局势已然紧张到了极点。襄阳城门紧闭,每日仅仅只打开一座城门,而且还是为了允许百姓外出打柴拾薪,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

    在这样的情况下,扬州的斥候和细作想要混入城中,简直难如登天。而城中潜伏的细作,想要把消息传递出去,同样面临着重重困难。更为关键的是,北方的诸多河流,像丹水、沔水、湍水、淯水、比水等,在襄阳城下汇聚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干流——汉水。

    如此一来,即便襄阳城有什么情报,也很难通过水路传递出去。必须要先派人步行数十里,将情报带出一定范围之后,才能够通过水路送往后方。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原因,导致扬州军的情报收集能力大幅下滑。以至于曹操、张济以及郗虑等人在北方的动向,扬州军都没能及时掌握。尤其是郗虑,都已经快要到眼前了,才被发现。

    “主公,依我看,这襄阳城,我等恐怕暂时是进不去了。”

    敢如此直言不讳地和刘封说话的人,自然是寥寥无几。除了刘封的父亲刘备,以及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等几位叔父之外,也就只有诸葛亮有这样的胆量和资格了。即便是陆逊、庞统,在与刘封说话时,也还稍显逊色几分。

    刘封听后,不禁慨然长叹,他又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