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滕面露羞惭之色,连连致歉:“文则兄,是我言语不当,还请您原谅则个。”
吴范并非真的心生不悦,只是拿腔作调罢了,很快就原谅了魏滕。
魏滕呼吸有些急促道:“刘征南竟身带紫气,莫非这是我等从龙之机?”
吴范心中一喜,挚友总算是明白过来了,或者说心动到敢于开口了。
当即郑重点头:“周林知晓我身怀秘术,之前发现此事之后,我曾多次观气,还使用了数种不同的秘术,所观结果却是一致。”
顿了顿后,吴范露出一副咬牙的神态道:“周林,我欲将吴家田产悉数捐出。”
魏滕闻言顿时一惊,吴家远不如魏家,田产也不过上千亩,虽然不多,但每天的地租也是一笔不小的粮食收入,尤其是这些年粮食价格一路走高,就没见回头的。
这时候把田地全捐了,吴范家又没有什么矿产、工坊的收入,那他家的进项可就只剩下几个上虞城里的商铺了。
由此可见,吴范的决心之大。
魏滕只觉得心口一阵滚烫,怎么都坐不住了,起身在密室中转起了圈来。
吴范爷不再劝说,只是自顾自的沉吟着。
“既如此!我家也捐出一半的城外田产!”
终于,魏滕下定了决心。
二三十年未能出两千石,魏家虽然还是上虞豪门,但地位依旧不可抑制的下降了,光是田产就被迫放弃了上万亩。
若是不能扭转局势,剩下的田产也迟早会败光。
既是如此,那自己为何不能学吴范一样豪赌一次。
若能成,那上虞魏家未必不能成开国公侯啊。
“善!”
吴范大声赞道:“周林能有此决断,真不愧是吾友也。”
“如今贾将军正都领本县,处断诸事。”
吴范拉着魏滕的手道:“正是我等进奉田产的时机。”
魏滕哪有不信之理,于是两人当即便来找上了贾逵。
吴范之所以拉着魏滕一起,一来是因为两人交情的确甚笃,吴范也并没有欺骗魏滕,他的的确确观望到了紫气东来。
二来则是因为魏滕家要远比吴范家豪阔,若是吴范一人捐田,哪怕倾其所有,也不过上千亩而已。可拉上了魏滕一起的话,最少也是上万亩的规模。
如今魏滕决心已下,打算捐出自家一半以上的田产,这可就是三五万亩的田地。
如此来算,魏家很可能掌控者上虞十万亩田地,光是要耕种这些田地就需要上千户佃农。这些佃农为魏家长期所有,从出生到婚配到死亡,几乎都有着魏家的烙印。
可想而知,一旦魏家需要,立时就能从这上千户佃户中抽调出一两千青壮出来。而有着如此之多的粮食供应,魏家平时也能轻易的蓄养三五百部曲。
有三五百部曲为骨干,又有一两千青壮为预备,魏家只要真想造反,姑且不论能不能成功,可拉起一支队伍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这就是为什么一夜之间,北会俱反,生出数万叛军的物质基础。
吴范和魏滕的投效,让贾逵感到大喜,尤其是两人还联名捐献数万亩田地,这不但是把政绩送到了贾逵手中,更是起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带头作用。
故此,贾逵这样性格刚强,不善辞色的人,才会在府中特地设宴款待吴范和魏滕。
“文则、周林,二君尽管放心。”
贾逵沉着脸,若不是言语是在夸赞吴范、魏滕,旁人只看脸色,还以为他在教训斥责客人呢。
“此次二君的功绩,逵必会奏达征南面前,并为二君请功。”
依照贾逵的性格,光是献田的功绩还不足以让他这么夸奖吴范、魏滕,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很欣赏吴范、魏滕的才能,尤其是吴范的观气之术。
两汉人还是相当在意谶纬之术的,而观气之术也在当时盛行,而且修行者可不是社会地位低下的方士,反而是社会地位一等一的当世名士。
别的不说,董卓入京这个事情,就被好几个赫赫有名的名士所预言,主雒中有刀兵见血。
因此,当贾逵听到吴范曾经在上虞就预言对了雒中兵祸时,表现的相当震惊。况且魏滕当时并不相信,还当成闲情雅趣告诉了不少人,贾逵想要验证可谓是易如反掌,更别说这事情在上虞传扬的很广,他刚来就有人跟他说过了。
看着贾逵如此欣赏自己,吴范心中也很是意动,再想起征南的威势,吴范当即做出了决定。
随后,吴范请贾逵屏退闲杂人等,然后将自己观望到紫气东来的事情对贾逵托盘而出。
因为担心贾逵不信,误以为自己是邀宠之人,吴范最后又咬牙道:“将军,范也攻读经典,知晓为人为臣之道,并非鼓唇弄舌之辈。实此事太过重大,又蒙将军厚恩,不敢有所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