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一件事,陈登根本提都没提。
少主给自己弄点自留地这叫事吗?
刘备微微颔首,随后又把目光转向荀攸:“公达有何看法?”
荀攸思索了片刻后,回答道:“豫、徐、扬三州,独扬州位于后方,只在西方同荆、交二州相接壤。交趾地处天南,很少参与中原之争,如今想必也不例外。况且南方气候闷热,河流众多,草木丛生,虽不适宜居住,但若是发展起来,确有粮仓之望。”
“至于从北地调选名士,南下任职,此主上之威福,攸不敢多言。”
刘备听完之后,笑着调侃道:“公达何以如此谨慎,莫不是因为子升举荐之人中,有公达之名?”
陈登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
荀攸则是赧然一笑,也不辩解。
笑完之后,刘备也做出了决定。
自家好大儿的意见,左膀右臂又不反对,那自然是全盘接受罗。
尤其是刘封还主动从徐州上层中提议挑选精英南下,完全没有把扬州当成自留地的架势,这让刘备很是满意。
其实即便刘封真把扬州当成了自留地,刘备也大概率会听之任之,最多有些不悦,但也不会上心。
可刘封现在的做法,却让刘备感到格外高兴。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封没有占地为王的表现,同时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刘封展现出了极大的格局。
他要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扬州,既然如此,那又为什么要把扬州特殊化呢?
刘备日后入朝辅政,整个东南三州难道还会交给别人不成?
刘封自然不会摆出一副难看吃相和小家子气了。
刘备看着陈登和荀攸,笑问道:“元龙、公达,汝二人有意南下江东乎?”
陈登和荀攸俱是明白,刘备是在问他们谁想当扬州刺史。
自从刚才在刘封的帛书上看见他的举荐之后,陈登和荀攸心里就已经琢磨开了。
虽然刺史及不上州牧,权力更是相差巨大,但无论如何,刺史也已经算是一方宰臣了。能够担任一任郡守,就有希望入朝为官,而能担任一任刺史,那更有机会直接跃入三公九卿的序列之中。
只是偏偏陈登和荀攸居然都没这想法。
陈登之前已经离开刘备一年多了,他实在不想再次离开刘备身边。
眼下他身上挂着的九江郡丞一职,也不过是暂时过渡的,更重要的是刘备骠骑府中的军师职务,以及参与政事的权力。
陈登心里早已经打定主意,暂时一两年内,是不想再外任了。
荀攸和陈登的想法略有不同,他倒是不在乎外任,只是他不想出任扬州刺史的职务。
别看荀攸的履历上两任郡守,可实际上他都没能成功上任,因此,荀攸心里其实是更想要出任地方郡守,而非刺史。
陈登迟疑了片刻后,索性开诚布公道:“登已久离明公左右,如今方才回来,尚不及与明公叙旧,实不想又离明公身侧也。”
刘备对于陈登的大实话很是满意,尤其是陈登和自己的情深意切,想要留在自己身边相伴,这份感情他只会感到欣喜,而不会感到不悦。
毕竟扬州此时已经被刘封给打服了,此时过去也大概率是萧规曹随,并非什么艰巨任务,陈登这一拒绝完全算不上挑肥拣瘦一说。
况且在刘备心里,陈登和糜竺两个人还是很有特殊地位的。
他们两人和关张这种异姓兄弟不同,他们是刘备心中的贵人。
正是在陈登和糜竺的操作力挺之下,刘备才能鱼跃龙门,从一个毫无地盘的客将变成了徐州之主。
在刘备任徐州牧时,陈登和糜竺也是鼎力支持,这情分,自然也就奠定了他们的特殊地位。
荀攸看见陈登如此直率,心思一转,坦诚道:“明公,扬州刺史非攸所愿,攸实欲求一任太守也。”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喜色。
在他看来,荀攸这番话明显是说出了心里话,这不正是和他亲近交心了的表现吗?
于是,荀攸的“挑挑拣拣”,不但没有让刘备生气,反而内心窃喜,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原来如此,那公达以为汝南如何?”
汝南曾经是天下第二郡国,如今更可能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天下第一郡国了,实在是不必多说什么。
刘备能把汝南交给荀攸,这份欣赏和器重,换谁都得感动涕零。
而事实上荀攸也真感激涕零了,他正是看见了陈登如此开诚布公后,敏锐的觉得自己应该坦诚一些,才将心思托盘而出。
却不想刘备居然如此器重,当即就将汝南交到了他手中。
在荀攸原本的想法中,刘备更大的可能是在新入手的扬州中挑选一个郡国让他前往担任郡守,比如会稽郡,又比如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