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 第1821章 自写契书

第1821章 自写契书(1/2)

    孙安丰无奈道:“加了,不仅我们的人,连其他州县的胥吏都被抓了壮丁。”

    这时候不就体现了印刷术的优越性了吗?手工誊抄肯定跟不上速度。尤其集中在这一两天。

    段晓棠缓缓说道:“会写字的军士还有吗?”

    孙安丰一脸愁容,“将军,再往下,那字就不能看了。”

    右武卫是来帮忙的,不是来丢人的。

    段晓棠缓缓呼气,沉声道:“这件事,提前和河东那边打个招呼。”

    孙安丰连连点头,“已经记下了。”以河东的人才储备,处理这类事情应当不在话下。

    另一头,杜乔找到县中大户侯俊雄,问道:“情况如何?”

    侯俊雄一脸苦瓜模样,“县尉,这人太多了。”

    压低了声音,显得有些焦虑,“不知道傍晚前能不能办妥?”

    因为他个人原因,耽搁众人行程,心里过不去。

    可若是让他独自返程,亦或者放弃这块肥肉,那心里更不得劲儿。

    不远处纪锐立高声喊道:“十人以下的,去最左边的三行排队!”

    锐利的目光捕捉到队列中一人眼神中的微词,随即又迅速收敛,问道:“你买了几个人?”

    那人直愣愣地答道:“六个。”

    他身前只有两拨人,并不愿意挪动,指着前方说道:“这队人少,小户不配排了吗?”

    纪锐立半点不带客气地说道:“你前面两个都是人牙子,起手一二百人。”

    冷哼一声,“排他们后面,你从天黑等到天亮都没戏。”

    路边的李子为什么没人摘,人少的队伍为什么没人排,都是有缘故的。

    前面两伙人一副看好戏的模样转过身来,其中一个心善些,劝道:“兄弟,换个地方吧!”

    事实胜于雄辩,那人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换个队伍排队。

    杜乔见此情景,连忙问道:“侯郎君买了多少人?”

    侯俊雄为难道:“二十六人,身体虽瘦弱一些,但养一养,日后定能在田间地头出力。”

    杜乔轻轻吐出一口气,这会不是讨论这些人到底是下地还是声色娱情的时候。

    回想起早上唐高卓的提议,杜乔眼前一亮,立刻环顾四周。可惜这种场合,谁又会穿官服进来呢!

    他对文城县令寇嘉平只闻其名不识其人,对他唯一的印象就是,这位前辈身上有不少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随身携带逃命的包裹。

    杜乔交代道:“你们先排队,我去找个人。”

    他若是在跨地在文城地界上办理公务,总得和地头蛇打声招呼。

    唐高卓话说到那儿,想来让寇嘉平点头,并非难事。

    杜乔本想让找南衙的人做中介绍,不曾想遇见另一个熟人。准确地说,他们称不上熟悉,但总有一二分情谊。

    杜乔快步上前,拱手行礼道:“未曾想能在此处遇见万县令。”

    万宜民在此地见到杜乔,颇感意外,“你不是去绛州任职了吗?”

    昌宁一别,各分东西。隔州如隔山,万宜民对杜乔等人的具体去向并不明了,只模糊知道个大概。

    杜乔笑道:“我去年到绛州太平县任县尉,今日与县中百姓同行至此,前来见证这场盛事。”

    万宜民原本以为刺史将治下官员全部召集于此,已经算是兴师动众,不曾想还有外州官员混迹其中。

    万宜民附和一笑,“南衙北征大胜,的确是一场盛事。”

    杜乔略显为难地说道:“我初来乍到,不知万县令能否引见寇县令,想请他行个方便。”

    两人同州为官,哪怕不甚亲密,总有几分香火情。比只打过几回交道的南衙熟悉得多。

    万宜民念及先前杜乔一路上的关照,也知道他是个有分寸的人。

    但方便可大可小,试探问道:“你这是遇上什么难事了?”

    杜乔毫不避讳地将当前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万宜民。

    万宜民叹息一声,“该加的人都加了,那几位大户若是胆子大,莫不如晚上留在此处排队。文书们多做一两个时辰,说不定就轮到他们了。”

    “你们明日一早再启程。”

    杜乔面露难色,“如今外头的情况,你也清楚,早一日归家,早一日心安。”

    杜乔跟随万宜民,路过庞大的文书队伍,果不其然,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地书写。

    来到最中间的帐篷前,只见一位经验丰富的书吏手持县衙公印,快速而机械地将印章按在面前的一页页纸上。

    文书可以无限制的增加,但印章却是有数的。

    万宜民将杜乔引到寇嘉平面前,两人官阶皆高于杜乔,自然要做足了下属的本分。

    一番寒暄之后,杜乔才道明来意,并说道:“下官看贵县书吏颇为疲惫,不知可否为寇县令分忧一二。”

    人口买卖,官府过契,虽然能得到一些钱帛。但似这几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