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横行,不分早晚,曹真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却是先拿赵云练手!
赵云,一直如神一般存在,以不败而神话。但哪怕罗贯中再偏爱赵云,也无法回避,赵云在斜谷之战中,败给了曹真。
当时是诸葛亮一出祁山,诸葛亮亲率主力,让赵云当疑兵。结果诸葛亮这两路大军,都败了。诸葛亮亲统的那路,由于启用马谡,被张郃败于街亭。而赵云这路人马,迎头撞上了曹真。
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何为不至大败?说来说去就是比较级。马谡惨败在街亭,他老哥一人逃了,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赵云“不至大败”,就是对应马谡惨败街亭的。所以,也好不到哪里去。
也是如此处理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对赵云是“取金五十斤以赠”,而非写奏折,恳请刘禅赏赐或加封,等于私下赞许。
但不论怎样,赵云的不败神话,算是被曹真终结了。
为了让司马懿尽快出彩,而狠踩曹真,搞出了什么两人打赌啥的。实则在正史中,司马懿根本就没来,真正的曹魏统帅是人家曹真。
也就是说,曹真才是这次大败诸葛亮的主角和功臣。司马懿面对曹真,无论从身份、地位和当时影响力等方面来言,
他都要低头认怂,没法跟曹真抗衡!故而一直有种说法是:曹真不死,司马难鸣!
“同年九月,曹丕派遣曹真与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郃、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人南征孙权,曹真指挥所部军队在袭击驻扎在牛渚的吴军营寨,取得胜利;”
“不久转任中军大将军,加授给事中的官职。”
“黄初七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诏令曹真与曹休、陈群、司马懿共同辅政。”
“魏明帝曹叡继位,擢升曹真为大将军,晋爵邵陵侯。”
“太和二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围攻祁山,魏国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变而响应诸葛亮。”
“曹叡紧急派遣曹真统率大军西进,镇守郿县;又派张郃率军奔赴前线,在街亭击败诸葛亮的先锋马谡,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
“郡人杨条等人挟持官吏、百姓造反,据守月支城,曹真率军包围;”
“杨条听说曹真亲自率军前来征讨,于是出城投降,绑缚自己向曹真请罪,当初叛降诸葛亮的三郡全都平定。”
“曹真认为诸葛亮在祁山兵败挫折,下一次进攻必然选择陈仓;曹真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驻守陈仓,加紧巩固城池。”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出动大军围攻陈仓,因为魏军早有准备,诸葛亮始终不能攻克。”
“朝廷嘉奖曹真的功劳,将曹真的封邑增加到二千九百户。”
“太和四年,曹真回到京城洛阳觐见,升任大司马,曹叡赐予他佩剑,并允许他穿鞋入朝,觐见时也不必小步快走。”
“同年七月,曹真向曹叡进谏,认为蜀国接连出兵袭扰魏国边境,应该派遣大军讨伐,兵分几路齐头并进,必然大获全胜。”
“曹叡听从他的计策,曹真率军出发征讨蜀国,曹叡亲自前去为他送行。”
“同年八月,曹真率军从长安出发,仅友子午道向南进入蜀国境内;”
“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沿汉水溯江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县会合;”
“其他的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南进,有的从武威郡入蜀。”
“碰上大雨连续下了三十多天,加上入蜀的栈道被洪水冲断,同年九月,曹叡下诏让曹真等人率军退回长安。”
“当初曹真与本家曹遵、同乡朱讚一起追随曹操。”
“曹遵、朱讚都早死,曹真怜悯他们,向朝廷请求从他的封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给曹遵、朱讚的子孙。”
“曹叡下诏嘉许,分封曹遵、朱讚的儿子为关内侯,封邑各一百户。”
“太和五年,曹真患病,从长安返回洛阳,曹叡亲自前往其府邸探望病情。”
“同年三月,曹真病逝,追谥为元侯。曹真的儿子曹爽继承了他的爵位,曹叡又下诏封曹真的五个儿子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为列侯。”
“正始四年,魏帝曹芳下诏,曹真等曹操时期的已故将军,配祭魏武帝曹操的庙庭。”
苏轼:因为直至曹真去世后,司马懿这才成为对抗诸葛亮的人选。
可惜那仗打得这叫窝囊,啥穿女人衣服,啥畏蜀如虎,啥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跟曹真对抗诸葛亮时一比,明显差了一个等级。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为何数万人马,却被陈仓的郝昭,用几千人就击退了?首功就是曹真。
终结赵云不败神话,击退诸葛亮后,曹真就敏锐意识到,诸葛亮必然还会进犯,而陈仓就是攻击重点。
于是他提前命陈仓守将郝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