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又以夏侯渊的从子、黄门侍郎夏侯尚为曹彰参军,又以夏侯尚从弟夏侯儒为曹彰的骁骑将军司马,命兄弟二人一同辅佐曹彰北征。夏侯尚,字伯仁;夏侯儒,字俊林。
魏太子曹丕听说弟弟曹彰率军北征,于是写信告诫曹彰,派人给曹彰府中送去。
曹彰接到兄长曹丕的信,拆开观看,只见信中说:“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征南即征南将军曹仁,曹仁领兵一向严整法令,常置科律于左右。曹丕提醒曹彰要向曹仁学习,为将当有法度。
田豫由弋阳赶到了邺城,拜见了曹操、曹彰,此时曹彰的军马粮草已经准备完毕。
曹彰率军从邺城出发。临行前,曹操再次告诫曹彰道:“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曹彰称诺。
曹彰与田豫、夏侯尚、夏侯儒等率军一路北上,往代郡而行。
曹彰走后不久,曹操属下右将军、广昌亭侯乐进去世。乐进是曹操初起兵时便追随征讨的将领,曹操很悲痛,给其谥号为威侯,以乐进之子乐綝嗣爵。
不久后,曹操另一个儿子郿侯曹整也因病去世,曹操闻讯更为难过。
曹操诸子当时皆封县侯,包括最小的幼子曹干,时年只有三岁,也被封为县侯。诸子中唯独曹茂只封亭侯,因品性最劣,为曹操所不喜。此时曹操已年迈,曹整的去世,很是触动,于是也晋封曹茂为平舆县侯。
六月,曹操深感年老,开始为自己选定陵墓地址。一日,曹操到达邺城外的西门豹祠,见其西原地势较高,风水俱佳,曹操平生向来仰慕西门豹,便决定自己百年后葬于此处。
曹操遂下令在此营造陵墓,以高台为基,不封不树,今后有功的公卿大将去世,可陪葬于旁。
“曹彰到了曹操营帐,如曹丕所言,把功劳都归于众将。曹操大喜,亲切地捋着曹彰的胡子说:“我的黄须儿果然简单!”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
“曹操便骂道:“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养子来抵抗我,待我叫我的黄须儿来。”
“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日夜倍道兼进,然而到长安时曹操已经退兵,从汉中返回洛阳。曹操东还后,任命曹彰为兼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回到洛阳,得了重病,命不久矣,想见一面曹彰,命驿马召回远在长安的曹彰。未至,曹操就已经薨逝。”
“曹彰到达洛阳后,认为曹植将被立为太子,但曹植以袁绍几子夺嫡为戒。”
“曹彰询问先王玉玺何在,主理曹操丧事的贾逵认为国家已有储君,诸侯不易探听此事,以此拒绝。”
“曹丕即位后,是为魏文帝,曹彰与众诸侯各自去了自己的封地。”
“曹丕因曹彰的战功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
“但曹彰对这些土地爵位并不感兴趣,希望能凭借之前的军功获得留用,曹丕仍旧照例让曹彰就国,曹彰心生不满,未等诏书下达便自行去往封国。”
“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黄初三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黄初四年,曹彰照例进京觐见,突发疾病薨逝于府邸,谥号曰威。”
“到了任城威王下葬的日子,朝廷赐他銮辂龙旗、虎贲勇士百人,按照东平王的旧例厚葬。”
苏轼:这时,汉中的夏侯渊向曹操发来求救信,刘备亲征汉中,形势严峻。
曹操决定亲征汉中,但此时军队都派出四方驻守,邺城的精锐部队也被曹彰带去北征,于是曹操征募新兵,在邺城训练。
七月,曹操命世子曹丕负责留守邺城,自己亲率这支新军,南征汉中。曹操在南征路上,下令封驻守在陈仓道口、担任武都曹洪军后继的曹真为中坚将军,命其率军返回长安,与自己会师。
九月,曹操抵达长安,中坚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相迎。曹操便驻扎在长安,随时打探汉中情况,并以中坚将军曹真为暂领中领军。
再说,曹彰军一路北行,这日出了冀州,进入幽州的涿郡地界。大军先锋部队抵达易水北,此处山地起伏,曹彰与田豫等诸将驻马查看周边地形。
就在此时,周边突然杀声四起,周围坡后冲出埋伏的数千乌桓骑兵。曹彰的大军还在后边,未能赶来。曹彰身边只有千余步卒和数百骑兵,大家都很恐惧,军中出现混乱情况。
田豫见形势危急,立刻命士兵们,依托地形,将随行马车摆在外围,形成圆形阵列。田豫又向曹彰建议,命士兵举弓弩列于阵内,全都拉弓上弦,做好射击准备,曹彰立刻下令实施。
因车辆数量有限,圆阵中出现了一些间隙,田豫又建议在这些间隙处设置疑兵,使敌人不敢来攻击,曹彰都一一照做。
乌桓骑兵没有见过如此阵势,一时不敢贸然进攻。过了一会儿,见曹彰军不动,遂试探冲上前来。曹彰下令射箭,顿时万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