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知道后担心曹休悲伤过度,以致损伤了自己的身体,命令侍中强行脱下他的丧服,诏令其饮食酒肉。
曹休受诏后不得已进行饮食,但形体却越发憔悴。
之后,曹休向曹丕告假请求归还故乡谯县葬母,曹丕又遣越骑校尉薛乔奉诏来劝慰其不要过度忧哀。
于是让曹休归家治丧,曹休只一宿便完成了葬礼,然后马上又归还岗位。
回来之后,曹丕特意又亲自接见了他,并多加安抚宽慰。
黄初三年,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
假黄钺,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从西线出击洞浦,另有上军大将军曹真进攻江陵、大将军曹仁从东线出击濡须口。
东吴派遣建威将军吕范指挥五路大军,以水军的优势抗击曹休。
曹休当时壮志满怀,盼望建立功勋,于是上表说:“臣愿率领精锐之师即刻渡江,大军虎步踏平江南,从敌人那里夺取粮草补给,则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如果臣殒命疆场,请陛下不要挂念。”
但臧霸等人不愿孤军犯险,曹丕虽然赞叹曹休的豪气和决心,但也认为风险太大,没有准许,因此计划搁置。
不久后,暴风正好吹断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曹休等人的营垒前。
曹休趁机下令出战,魏军在将领王凌带领下斩杀吴军数千,俘获大量的舟船,取得大捷。
曹丕于是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
“黄初三年九月,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南下征讨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授予黄钺,指挥张辽、臧霸等将领及各州郡总共二十多支军队,进攻驻扎在洞浦的东吴大将吕范。”
“曹休向曹丕上表请愿,希望率领军队渡过长江,直扑东吴国境,曹丕担心曹休孤军深入,紧急命令曹休停止行动。”
“曹军抵达长江,夜里突然狂风大作,东吴大将吕范等人的船只被吹到北岸,曹休命张辽、臧霸等人迎头痛击,大破吴军。战后,曹休升任扬州牧。”
“黄初七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诏令曹休与曹真、司马懿、陈群共同辅政。”
“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继位,曹休晋封长平侯。”
“次年,东吴将领审德率军驻扎在皖县,曹休进攻审德兵将其斩杀。”
“东吴将领韩综、翟丹等人先后率领部下向曹休投降。”
“曹休名震江东,朝廷增加他的封邑四百户,曹休的封邑共计达到二千五百户。”
“同年十二月,曹休升任大司马,依然指挥扬州各路军队。”
“太和二年五月,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写信给曹休,表示愿意叛吴投降,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中计,率领十万军队前往皖县接应周鲂,曹叡又派司马懿进军江陵,贾逵进军东关,三路并进。”
“同年八月,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和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率大军三万进攻曹休。”
“曹休孤军深入,这才知道中计,只得退守石亭。”
“到了半夜,陆逊指挥东吴三路大军围攻曹休,曹军乱作一团,丢盔弃甲,粮草辎重丢弃无数。”
“所幸贾逵得知曹休兵败,水陆并进急行军两百里到达夹石,救援曹休。”
“吴军看到贾逵的援军到来,这才撤退,曹休得以生还。”
“石亭兵败,曹休悔恨不已,向朝廷上书请罪,魏明帝却派遣屯骑校尉杨暨去劝解他,对曹休的礼遇赏赐更加优厚。”
“不久,曹休因愧悔交加,导致背疮发作病逝,死后追谥为壮侯。曹休死后,儿子曹肇继承了他的爵位。”
苏轼: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
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一番拼死大战,攻破了魏军。
吴军随后又一鼓作气追斩臧霸部将尹卢,杀获魏军数百人。
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取得大捷外,曹仁在濡须口失利,曹真则在江陵久攻不下,又有瘟疫开始在当地流行,因此无奈之下,曹丕下令撤军。
此战之后,曹休被拜为扬州牧,率部屯驻东南边境一带,以防止东吴进犯、袭扰。
黄初七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
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太和二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与吴王孙权密谋,佯称自己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诱骗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