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409章 蛛丝马迹

第1409章 蛛丝马迹(1/3)

    “统领,该宣罪名了。”李五身边的一名百骑司说道。

    李五点了点头。

    “去吧。”

    “是。”一名百骑司拱手应声,随后拿着一封布帛,朝着刑台上走去。

    双手将布帛抖搂开,开始大声诵读台上所跪着的,即将行刑之人的罪名。

    罪名诵读出来,连带着他们趁着书院入学考试,捣乱的事情也说了出来,着重渲染了他们是如何在普通学子,一心求学的重要场合,趁机闹事,意图刺杀太子。

    罪名诵读下来,台下周围众人霎时间炸了锅。

    去寻常人家孩子读书的地方去刺杀太子?

    真特娘的不是人!

    普通百姓家孩子有个正儿八经读书的地方多不容易。

    尤其是泾阳县庄子上的书院,长安城的百姓们是都听说过的,甚至有的家里有点条件的,还想着让自家孩子去考一考那里的书院呢。

    泾阳王心地善良,知道普通人家孩子读书有多难,特意在庄子上建了那么个书院,收的都是庄户人家的孩子在那里读书,泾阳王府和朝廷还自掏腰包补贴学生们。

    入学考试这么重要的事情,太子殿下都亲自出面鼓励孩子们了。

    这帮丧良心的玩意儿,竟然趁着这个机会去闹事。

    还去针对太子殿下!

    老天爷睁开眼吧?怎么不打雷活劈了这帮混账东西?!

    苏定方往长安城送人犯的时候,罪名书都是苏定方写好的。

    写好之后,送到宅子里,给李复看。

    李复又给好好润色了一番。

    什么叫挑动矛盾。

    只有你世家会?

    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

    谁不会呢?

    公开的事情,要掌握舆论,这些招数,你们会用来拿捏宫中,那李复就能用来拿捏世家。

    所以,这罪状书,可真是要好好润色润色了。

    但凡是矛盾,只要稍微用点心,说挑起来就挑起来了。

    什么人才会不希望看到普通百姓出头?

    当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老爷们。

    所以,只需要稍微引导一下,有脑子活络的,自然就能去往这方面琢磨。

    毕竟吃饱了闲着没事儿干的人也不少。

    尤其是茶楼酒肆,路边摊,那些凑在一块喝茶喝酒的男人们。

    那聊起天了,房玄龄的谋略也就一般般。

    杜如晦的决断,多了几分优柔寡断。

    李靖带兵打仗,缺几分火候。

    至于当今陛下?打仗还行,治国凑合,宫里的秘闻可不少......

    喝大了谁都不服,拉着好友的手就是:你听我说.......

    “呸!这等人,活该他千刀万剐!”前排的屠夫朝着刑台的方向啐出口中草根,颈后肥肉随着喝骂颤动。

    “老子的侄儿为了读书,挑灯夜读,头发都差点被油灯给烧了。”

    “孩子们读书多不容易。”

    “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读书容易吗?他们这么做,是想断了人家的路啊。”

    “就是就是,该杀!”

    周围看热闹的,大多都群情激奋,声讨着台上的犯人。

    人声如沸水般翻腾,烂菜叶子和碎石如同雨点一般砸向刑台,周围的金吾卫连忙维护秩序,让众人后退。

    刑台上不仅仅有犯人,还有官差呢。

    这真是无妄之灾。

    而那些犯人,一身的伤,惨白着脸色。

    他们想喊,不是这样的。

    但是嘴里都被塞了布,只能发出支支吾吾的吼声。

    周遭的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

    学子们更是张嘴就骂。

    敢去骚扰读书人的事,真是过分!

    学院是什么地方?是读书的地方,竟然在读书的地方做这等腌臜事,犯这等重罪,简直玷污了书院。

    混在人群里的百骑司偶尔也伸手,跟着众人声讨着。

    极尽全力的将自己隐藏的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却是在周围的人群上面。

    就是为了找出与台上犯人有关的人物。

    刑场西北角的槐树下,头上戴着帷帽的老妪攥着串菩提子,目光一刻未曾离开过刑台,如同枯木一样的手掌,颤颤巍巍的捻着念珠,帷帽垂帘下,泪眼婆娑。

    刑台上跪着的有一人,是她的儿。

    “午时已到!”

    刑台上的人扯开嗓子喊着。

    刽子手们迅速就位,双手持着大刀,站在了人犯的身后。

    “验明正身。”

    刽子手们上前将他们身后背负的罪牌摘下。

    随即畅饮一口酒水,悉数喷洒在了手中的鬼头刀上,正午炽热的阳光照在刀身上,明晃晃的,令人不敢直视。

    犯人们的呜咽声更甚,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