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406章 他什么都懂

第1406章 他什么都懂(2/3)



    “因为你不会高坐在宫殿之中,去处理那些见都没见过的事情,靠着别人的言论和自己的臆想去治理国家。”

    “温室里的花朵,是经历不起狂风暴雨的。”

    “虽然你只是在庄子上住着,但是你经历过了蝗灾,见证了着庄子上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发展到今天这般模样的,你甚至看过了修河堤,修书院,修工坊的账本,在军营里进行了历练。”

    “如此一来,往后地方上上奏到宫中的奏章,但凡涉及这些事,你心里就有了雏形,再处理的时候,就在这些基础上,加以改变,用以应对。”

    “治理天下,实际上就是管理天下这本账,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容易的是,中原大地,历史悠久,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的事情都有参考。”

    “不容易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何用好朝中的臣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胸中丘壑自成。”

    李承乾目光中带着思索,认同点头。

    “所以,心里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就不觉得有多累了,只是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李承乾接话:“而且,这些,也都是我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身处东宫,权势,也只是最简单的东西。”

    “老师走了,我应该换一身素净一些的衣裳。”

    李承乾是太子,要去李纲家中,身上可不着白,只需换一身素衣,就足以表示敬重。

    “去吧。”李复点头。

    李承乾自己回院子里去了,李复也吩咐下去,不要让人去打扰他。

    李纲担任李承乾的老师,有五年了。

    李复叹息一声,也回了自己住的院子。

    孩子们尚且在后院玩耍,李复让老赵去跟李恪他们说一声。

    毕竟明天一大早,李承乾就要先回长安一趟,这事儿,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回到院子里,李韶在廊下轻晃着狸奴的摇篮,阳光透过竹帘落在廊下,少了几分炽热,多了几分温和。

    李韶一身杏色的广袖襦裙,坐在摇篮边的竹椅上,一手晃着摇篮,一手捧着书本。

    那书本上,赫然写着《千字文》。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

    李韶发间金雀钗的尾羽轻颤,随着她低头哄孩子的动作,在阳光里晃出碎金般的光。

    李复放轻了脚步。

    李韶还是听到了。

    抬头间,鬓边一缕散发被风拂过唇畔。

    还未开口,李复走到她身前,伸手替她抿了那缕发,顺势抽走她手中书卷。

    “还不到一岁的孩童,你就给他读千字文了?夫人未免有些心急了。”

    李韶脸上绽放出笑容。

    “给孩子磨磨耳朵也是好的,总不能真的像他娘亲和舅舅那样,读书方面,一般般。”

    “虽然希望将来狸奴是个文武全才,但是习武吃苦,自己经历过,心底多少还有些舍不得呢。”

    “娘亲说,这叫慈母多败儿。”

    李复噗嗤一笑。

    “什么慈母多败儿,这还在摇篮里躺着呢,连阿耶阿娘都不会叫,你就考虑的这么长远了?”

    翠竹搬来一个竹凳。

    李复顺势在李韶身边坐下,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妻儿。

    “方才翠微宫来人,是来跟高明说,他的老师,李纲,病逝了。”

    “李少师?怎么会?”李韶惊讶了一瞬。

    李纲的名声很响亮,即便是李韶,也听过这位大儒很多的事迹。

    反应过来,李韶也尤为叹息。

    “李少师,年岁也不小了。”

    “八十五了,就算是病逝,也能算得上是寿终正寝了。”李复解释着:“本身都是些小毛病,高明说,是今年他儿子去世,让他受了不小的打击。”

    “唉,也难怪。”李韶应声。

    “明日一早,高明就要出发回长安一趟,老师去世,他这个学生要去吊唁。”李复解释:“大概,吊唁完了,又会回到庄子上,这会儿大安宫中没有能主事的,我估摸着,高明回去,也是要代替二哥履行一部分职责的。”

    “李纲毕竟曾做过三位太子的老师,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在民间,都有极高的声望,他高龄薨逝,皇家,怎么着也要表示表示。”

    “高明他,没事吧?”李韶轻声问道。

    李复摇了摇头。

    “他心里有数。”李复解释着:“高明的心思,比咱们想象的,更加细腻,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好处是,凡事他能想的更多,想的更周到。”

    “坏的,我担心他这样,心思过重。”

    “但是这几年,高明在你的教导下,不是已经好多了吗?”李韶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