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 第1501章 科技改变生活:即将失业的出租车司机

第1501章 科技改变生活:即将失业的出租车司机(1/2)

    华盛汽车的直播,迎来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伴随着直播的开始,全球观众终于见识到什么叫自动驾驶了。

    这智能化程度太牛逼了,开起来非常的丝滑,没有一惊一乍,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激光雷达加毫米波雷达加多个摄像头的方案很是强大,同时如果在城市里,其实高精地图也会投入使用。

    很多直播间内,观众们都在热议,很多车评人也都被震撼了。

    车评人直播,也从一开始的兴奋,到慢慢的放松,甚至有些车里,车评人直接睡起了觉。

    车子的智能管理系统,不仅会智能规路线,还能计算最合理的方式。

    不仅如此,还会自动去充电站充电,还会寻找价格最优的充电站。

    现在的有些充电站,很多充电站充电都是自动的。

    车子进入车位后,车子充电口就自动打开,充电枪自动充电。

    当然前提是你绑定了账号,开启了这项服务。

    充电功率也非常大,现在在高速服务区,240千瓦的充电桩都算是小的。

    最新建设的充电桩,充电功率能达到1200千瓦,华盛的汽车就可以充到这个功率。

    所以哪怕你有五百度电池包,基本上半个小时也能充电完成。

    而有些携带100度电池包的车子,充电几分钟就能充电完成了。

    齐峰的六个人,开着全尺寸的S9L,以时速130的速度狂奔了4个小时,确实消耗了不少电,但是他们在服务区吃个饭,车子就充满电了。

    现在国内的高速服务区的服务完全不是原时空可比的,华盛集团参与了进来,现在的服务区服务特别好,饭菜好吃也不贵,包括住宿什么的也都不贵。

    很多人愿意在服务器吃饭休息,吃顿饭的功夫,车子就充好电了。

    别说吃顿饭的功夫了,上个厕所的功夫,就充好电了。而且服务区充电桩也比较多。

    自动驾驶的车子,在充好电之后,也会自动离开充电车位,不霸占充电桩。

    人工智能比很多人都守规矩的多,遵守交通规则,不会占用充电桩。

    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充电桩比较清闲,充电的车比较少。

    而乘客还没回来,最后功率降了继续冲 。

    要是充电车位比较紧张,有好多人排队充电。那么充电直接就充到百分之九十左右,降功率了就直接离开了。

    如果市面上所有的车子都采用自动驾驶,其实大家出行的速度和路上的交通情况要比现在好的多。

    因为全是自动驾驶,那么就会形成自动驾驶的大网,到时候由控制中心整体控制。

    大家都不违规,都有序的开车。没有龟速车,也没有太过于超速的车子。

    根据各个车子的行程,智驾的总指挥中心会整体去规划,把所有的车子都规划最合理的路线。

    到那个时候,出行效率会更高。

    大西北,一辆华盛品牌的硬派越野车行走在戈壁滩,但是却用的是自动驾驶。

    “这太牛逼了,现在空中有无人机在探路,无人机探出的情况直接反馈给车子,车子自动规划路线……”

    在越野场景下,自动驾驶表现得更牛逼。

    无人机探路,快速规划合理路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这玩法已经是降维打击了,而且这辆越野车,还携带两个无人机。两个无人机可以轮换在空中引路,一个快没电了,一个立刻替换了,另一个回来充电。

    “兄弟们,这辆车还带有太阳能发电板,现在我们的发电功率为2.6千瓦,也就是说每个小时充电2.6度,这还不是极限啊。如果车子停下来,太阳能发电板可以展开,最大充电功率可以达到6千瓦,也就是每个小时充电6度电。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车子出现了问题,那么在这里,因为有电,我们还可以在车子坚持好多天……”

    一个车评人说道,这个车子选装了顶部太阳能发电装置。展开后每小时最大功率可以达到六千瓦,如果车子出现了我呢题,那么有了电,只要车内空调系统没有坏。

    那么你在车里,就不害怕炎热和寒冷。

    这很关键,因为油车的话,你携带的燃油是有限的。

    曾经也出过这样的事,有车在无人区车子损坏,又无法及时救援。

    当救援人员到的时候,车内人已经死了。

    因为燃油没有了,又是大夏天,太热了,被困人员直接脱水而死,也就是热死了。

    但是电车不一样啊,选装了太阳能充电,就算是阴天下雨,也能发一点电啊。

    就算是冬天,这太阳能充电板一个小时也能充一两度电。

    而在车里,打开车载空调的话,这个电量完全足够保温了。夏天那就更不用说了,夏天这里室外能有四五十度高温,车子坏了躲在车里开着空调,只要食物和水有,完全可以坚持到救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