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
大魏读书人 > 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
第一百八十九章:女帝婚事!臣认为,许守仁不错!蓬儒毒计!(1/6)
大魏京都。 街道上。 许清宵朝着吏部走去。 蓬儒到底是什么心思,许清宵暂时不去想了。 因为暂时没有任何必要。 去猜测蓬儒会怎样针对自己,倒不如好好将大魏的局势给确定下来。 稳定大魏发展,才是自己的当务之急。 蓬儒不管怎么针对自己。 依旧影响不到自己,无非是天下读书人的骂名罢了。 这种骂名,自己又不是第一次承受? 天下人怎么辱骂自己无所谓,只要大魏强盛,那么任凭他们如何辱骂。 一旦等到大魏真正一统天下。 焚书坑儒,许某又不是不敢做。 当然这个念头,自己想想就行,这话不能乱说,这要是乱说出去,那自己基本上就凉一半了。 大魏女帝可能都保不住自己。 所以话不能乱说,心里想想就好。 如果自己走到这一步了,那就别怪自己了。 抛开杂念。 许清宵来到了吏部之中。 六部尚书正在尚书房等待着自己。 随着有人带路。 很快,许清宵来到了房中。 六部尚书坐在左右,陈正儒则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大家都比较安静,思考着一些事情。 而随着许清宵的到来,众尚书纷纷开口。 “守仁,你总算是来了。” “守仁,我们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顾言与张靖率先开口,两人这话不假,大家一直在这里等许清宵,彼此之间都没有什么交流,脑海里面全部都是许清宵这五个方案。 眼下许清宵来了,六位尚书自然有些激动和兴奋了。 “诸位尚书,清宵来晚了。” 许清宵致歉一声。 陈正儒摆了摆手道。 “无妨。” “守仁,我等就不多说了,先听你说吧,有什么问题,老夫会询问的。” 陈正儒制止众人开口,先听许清宵的。 “恩。”许清宵也不矫情什么,望着六位尚书直接开口道。 “诸位尚书。” “其实大致内容,我已写在策论之中。” “眼下,大魏王朝历经此战,国威已扬,一举镇压异族国,此番不但得到数不胜数的战利品,使得大魏国库盈满。” “更主要的是,解决了异族国的祸端。” “而且还压制了各地藩王蠢蠢欲动之心,算是一举三得。” “但对于大魏来说,做到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大魏想要鼎盛起来,不可能靠战争发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能力。” “所以许某才会制定这五个方案。” 许清宵这般道。 六位尚书纷纷点了点头。 的确,一个王朝想要发展起来,怎么可能靠打仗发财?打仗也要有足够的兵力啊,看似发财了,无非就是拿命换钱,要是赚得多,还不亏。 但若是赚的少,就是血亏了。 这一次,大魏是赚了,而且赚的很多,可这种情况复制不了。 异族国为什么这么有钱?有两个很大的原因,其一是他们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国库有银子很正常,甚至唐国的国库比大魏国库还要富有,这也正常。 小国的支出不大,再加上国库的银子,存了上百年,才有这么多数量,等同于是提前收割了一波韭菜。 再加上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的各种援助,粮草兵器,银两等等,才导致大魏这次光白银就收到了三百万万两,如若不然的话,正常情况下,最多两百万万两。 而且还是最多的。 靠这个,相当于赚了一波,促进国家发展,但想要长久促进国家发展,几乎不可能。 农业生产,军事发展,基建工业发展,教育发展,包括医疗发展,百姓福利发展。 请问那个不要银子?三百万万两投进去,三年内大魏绝对扛得住,可三年之后呢? 你扛得住吗?这还没有算上养老,官员福利等等事情。 对于大魏王朝来说,想要花钱还不容易? 三千万万两大魏王朝都能吃下去,只要你想发展的。 所以想要走上鼎盛之路,就必须要自补自足,顺便殖民异族国。 “守仁,你继续说。” 陈正儒开口,让许清宵继续说下去,他们认真听着。 “恩。”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继续开口道。 “先从吏部开始吧。” “五个方针中,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选拔。” “陈尚书,许某认为,大魏应当建立聚贤馆,增加大量人手,负责考察,审查,各地优秀人才。” 许清宵开口,这是他第一步,围绕吏部展开工作,想要发展大魏,就必须要人才,没有人才指挥,说什么都是多的。 可此话一说,陈正儒不由开口道。 “大魏有科举,也有举贤馆,应当是够了吧?” 陈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许清宵的主意,而是认为大魏有科举,还有举贤馆,应当可以解决人才上的需求。 可许清宵直接摇了摇头道。 “陈尚书,您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 “许某是要招揽天下有才能之辈,没有任何条件,只需要这个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华,不管这个人有没有读过书,也不管这个人,多少岁,哪怕他已经六十岁了,但他对种田十分有研究,那么就可以招揽过来。” “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