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魏读书人 > 第一百六十七章:仁义之师,杀光一切异族,许清宵的惊天布局

第一百六十七章:仁义之师,杀光一切异族,许清宵的惊天布局(4/6)

正儒道。    “陈儒,守仁之言,皆在其中。”    许清宵如此说道,陈正儒接过许清宵手中白纸,扫了一眼,眼神中不由闪过一丝疑惑。    白纸上赫然写着四个字。    ‘仁者之师’    这四个字,让陈正儒仿佛想到了什么,又不知道是什么,十分古怪。    可他没有多说,而是看向许清宵道。    “这几日,如若没什么忙的话,去朝堂吧,身为大魏侍郎,你几乎没有上过几次早朝。”    陈正儒留下这句话,便直接离开了。    而等陈正儒离开后,许清宵的目光,不由落在白纸上。    这次异族弹劾,许清宵的确有良策,但这个良策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他方才告知陈正儒,可以罢免自己的官职,这句话并非是气话,也不是妥协,而是他的计。    平乱之计。    只不过,想要让这个计划完美实行开来,需要满足很多因素,一个因素没满足都不行。    再者,许清宵也要拖。    只要时机成熟,他有信心,一举歼灭这些叫嚣的异族国。    弹劾自己对吧?    行,一个个都记下来,不弄死这帮异族国,许清宵还真对不起自己这些布局。    就如此。    转眼之间,便到了翌日清晨。    十二异族国弹劾许清宵之事,传遍了整个京都上下。    百姓们极其愤怒,各大酒楼也纷纷在讨论此事,没有人不觉得愤怒,哪怕是一些曾经并不是很支持许清宵的人,也不由加入了声讨大军中。    原因无他,区区附属国,竟然要让大魏罢免许清宵?    大魏是什么?是上国之上啊,大魏的国事,轮得到你们这帮臭鱼烂虾插手吗?    说句难听的话,你们配吗?    这是百姓们的愤怒。    而各大国公以及列侯武将们,也一个个暴怒了,先不说他们支持许清宵,其次身为武官,听到附属国这样的要求。    上上下下都炸锅了。    这些附属国,当年就是太祖的小弟,一个个被太祖教训的鼻青脸肿,如果不是留着布局,这群异族早就杀光了。    后来看这帮异族这么乖巧,而且一个个如此听话,再加上能够弘扬大魏国威,大家也就忍了,甚至太祖之后,还给予番商优待,援助各种资源,动不动赏赐牛羊马群。    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结果这帮家伙,不但不感恩,现在竟然敢弹劾大魏官员?    谁嗅不出这当中的阴谋啊?谁不知道十二异族国想要做什么啊?    他们知道,所以更加愤怒。    今日朝堂当中,武官屡屡开口,想要谏言,讨论此事,但都被陈正儒给压下去了,女帝也丝毫没有提起此事的意愿。    以致于这些武官一个个心里窝火,退了朝会后,把各家儿子吊起来抽了一顿,以泻心头之怒。    但又一连过了四五日。    朝堂之上,压根就没提这事,女帝似乎故意不提,想要强行压下此事,而京都依旧有人在讨论这件事情,但很快又被一股力量给压下来了。    不允许京都讨论此事。    可人的嘴怎可能堵住?    京都不让讨论,事情也早就传开来了。    五日内,大魏上上下下都听说了这件事情,民间谣言四起,大致意思就是,许清宵为人狂妄嚣张,以致于异族国大怒,难以咽下这口气。    所以才会书写奏折弹劾许清宵。    虽然有这种谣言,可百姓们压根就不信啊。    以往,许清宵的民望很高,除京都之外,许多郡府百姓也都知道许清宵这号人物,对许清宵还是颇有好感。    换句话来说,许清宵的路人缘还算不错。    而这一次,纵有谣言四起,可无论如何有一件事不可否认,那就是附属国插手大魏内政,这谁忍得了?    大魏百姓最起码还是有血性的,这是民族国家的荣耀感。    七次北伐是输了,可大魏的骨气没有消失,甚至还耿耿于怀记着这件事情。    自然而然,明白此事后,民间百姓直接炸毛了,各种谩骂这些异族国不是东西。    哪怕讨厌许清宵又能如何?许清宵是好是坏,由大魏百姓来说,再怎么也轮不到外人说吧?    所以,民间的态度几乎一致,就是支持许清宵,抵制十二异族国。    可朝堂上迟迟不提此事,以致于民间百姓都有些好奇,不明白女帝到底作什么打算。    又是如此。    五日之后。    自大魏儒报刊登十二异族国弹劾许清宵之事,已经过了十天,这十天内,女帝对此事充耳不闻,任凭武官如何去提,都被其他事情给压住了。    民间有怨言,毕竟百姓们并不知道这件事情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已经开始谩骂朝廷了,大概意思就是,人家都骑脸了,大魏竟然无动于衷。    这些武官是不是被打断了脊梁骨?    武官们知道民间怨言后,一个个气得暴跳如雷,他们不可能找百姓麻烦,只能自己从自己身上发泄了。    武官们是知道这背后藏着什么事情,可他们理解但忍不了啊。    这一日,终于有武官出面,强行提起此事,但陈正儒依旧将此事压下,想要如之前一般拖延。    可这一次,兵部侍郎直接破口大骂陈正儒,将民间百姓之怨言说出,试图将此事闹大来,逼着皇帝给予一个答复。    但结果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