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
大魏读书人 >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大好处,商会震惊,朝堂之争,激烈无比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大好处,商会震惊,朝堂之争,激烈无比(4/6)
守估计一下,五万万两应该是有的。 一品官员设六个,但自己要算一个位置,张如会也要算一个位置,所以只有四个位置,肯定会有人观望,一口气拿出一万万两,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得给八大商会时间想一想。 所以许清宵暂时得到一个五万万两的数目,当然这是保守估计,至于到底如何,就不一样了。 制定完计划后。 许清宵不由松了口气。 这第二刀已经形成了,现在就看这帮商人跳不跳了。 只要超过五成的商人跳进来了,那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要是没跳进来,就有些尴尬。 至于文武百官,许清宵也的确有对策。 只是得看这个事情,明日能不能通过。 也就在此时。 一则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大魏京都。 户部发布公告,因推动水车工程,缺大量钱财,需京都商贩捐赠银两。 公告发布不到一个时辰,陆陆续续有人捐赠,最高二百两,最低一文钱,然而就在此时,富商张如会。 捐赠一千万两白银的事情,顿时引爆了整个大魏京都。 没人会想到,张如会居然捐赠一千万两,甚至户部上上下下都傻眼了,他们发布公告时还在好奇。 最高会有人捐赠多少银两,大部分猜测是一万两白银。 可没想到的是,张如会竟然捐赠一千万两,连户部尚书顾言都惊动了,确定此事之后,大肆赞扬张如会爱国。 要为张如会写奏折禀告圣上,而张如会令人写的文章,也慷慨激昂,京都百姓们纷纷谈论此事。 到处都是夸赞张如会爱国为民,身为商人,没有逐利,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捐赠一千万两白银。 这如何不让百姓们夸赞张如会是个好商?一时之间,可谓是名声大噪。 而对于大魏其他商人来说,所有商人都猜不透张如会这是在做什么,只觉得张如会脑子有问题。 哪怕是八大商再得知消息后,一时之间,也琢磨不透张如会这是要做什么。 一千万两白银啊,张氏商会一年的收入,这又不是张如会一个人的钱财银两,其他掌柜要不要分钱? 白白花出一千万两,有什么作用?就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吗? 这不应该啊,随便去灾区施粥也能捞到不错的名声,何必这般? 他们想不通,大魏的权贵们也想不明白,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张如会脑子有问题。 就如此,一直到了卯时。 新一日的朝会开始了。 武官们精神抖擞地上朝。 但文官彼此之间有些疲倦,六部尚书还好,尤其是顾言,心情很愉悦,白白得到一千万两的捐款,如何不开心? 而六部当中的侍郎们就显得有些累。 太平诗会明日结束。 所以今日他们也去了,而且今天发生了不少事,首先是大魏文宫已经不派人来了,由陈正儒全权主持。 孙静安没来。 十国才子来了,毕竟京都封锁,跑又跑不掉,再加上一个叫做李守明的人,带着不少百姓和文人去邀人。 十国才子敢不来,李守明就直接上手,以致于盛宴上李守明鼻青脸肿,但十国才子更惨。 没办法,遇到这种狠人,不去就打,打到去为止,京都又锁门了,十国才子即便是再不想被羞辱,也不想挨揍啊。 而盛宴上,大魏的百姓和文人开开心心吃好喝好,十国大才很安静,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听到散宴之后,跑的比谁都快。 现在六部尚书们就希望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明日最好也是这样,散宴结束后,就彻底没什么事了。 一刻钟后。 随着太监宣声,百官入朝。 很快,文武百官如往常一般,往殿内走去。 上朝过后。 第一个时辰,还是老规矩,哪里有灾祸,哪里出了什么事。 吏部反映,各地官员贫穷无比,填补衣服都做不到,希望陛下拨款,发点银子吧。 刑部反映,大魏王朝又出现了不少流寇,都是一些穷极了的百姓,要派兵镇压,发点银子吧。 礼部反映,这次来使比以往多了一些,而且送来了不少东西,牛羊马珍珠玛瑙宝石等等,需要回礼多少,按以前是十倍,现在的话,给多少。 工部反映,缺工匠,急需拨款,培养一批工匠,缺银子。 兵部反映,没啥反映的,北伐策马上就好了,然后希望陛下准备好粮草,虽然知道北伐不可能,但该说还是要说。 户部出声,先是把张如会的事情说出来,得到陛下夸赞一二,随后又阐述了一下,各地发生了什么什么灾祸,需要拨款,所以意思很简单,户部没钱,自己节省。 武将集体不爽了,纷纷开口,得发发军饷了,大致意思就是,不管你北伐不北伐,今年军饷也要到了,不说涨太多,随便涨点吧,或者提前发也行,让大家与君同乐。 基本上第一个时辰就是讨论一些这种事情。 六部当中,五个部门都是要钱,武将也是要钱。 反正没钱就不行。 而等百官交流完后。 女帝的声音响起了。 “朕,今日有两件事情,与诸位爱卿商谈。” 女帝说到这里时,赵婉儿拿出圣旨道。 “陛下有旨,即日起,设司礼监,由大魏宦官执掌,设立司礼,内官,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