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到大梁国从落水开始 > 第938章 不知,便问

第938章 不知,便问(1/2)

    传说中“文曲星下凡”的顾某人,这一天,虽无七步成诗之才,却也连作三首诗词,出了一把风头。

    三首诗词之后,周家午宴结束,从河西周家出来,少了族长族老等几位德高望重相陪的长辈们相陪。

    一行人步行去往河西庄子,再绕到古家庄,也就是如今的榆园村口进入,又就近参观了榨油坊和豆腐坊。

    再沿着进榆园大道而行,道路左右两排是还没有长出新枝叶的一棵棵榆树,以及左右两边的农田。

    有如此多棵榆树,“榆园”算是名至实归。

    还没有走完沿途两旁有着一棵棵榆树的大道,站在一处十字路口,右前方,又出现了一座大宅子。

    以其外观而言,不像是别院。

    钱怀知早已听说他那位小师妹所创建的第一个作坊便是胰子作坊,想来右前方那座大宅子便是胰子作坊。

    只是,他一直想不明白的是,榆园别院为何处于胰子作坊后面,前面左前方不是还有一大片的荒地。

    不知,便问。

    顾文轩能说他之前之所以选择如今的建址,初衷就是为了清静安全,且好防御一切外来突发冲击?

    闻言,他只好提起面左前方那一片荒地,之前和马家购置古家庄时,左前方那一片荒地有三分之二乃是马家所有。

    之后,由于考虑不周,作坊场地不够宽敞,方才用东口村的田地和马家置换,计划将那片荒地设为造纸坊用地。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随着河西那一片田地荒地的改建,毫无疑问的是,相比之下,造纸坊又更适合建在河西池塘那一带。

    所谓的河西池塘那一带,从周家出来,钱怀知之前已经亲自去一趟河西庄子,也亲眼所见那边规划。

    这其中,便有原先的河西池塘,如今那个池塘在去年清理淤泥之后连贯农田沟渠,且已经和河道连接。

    听顾文轩这么一解释,钱怀知便知他将造纸坊选址改在那一边实属情理之中,但这一片荒地又要作何用途?

    “想开荒改成花田。”顾文轩果断不提这一块荒地,还有他计划中的跑马场,“就是不知难度有多大。”

    又不是没有庄子,还不够你们夫妇二人种花?

    钱怀知严重怀疑他这位师弟之所以想将之开荒改成花田是为了讨妻子欢心,但师弟知妻是谁?

    他师妹!

    他这位师妹还是他母亲一再叮嘱他夫妇二人要好生看照的姨母唯一传人,师弟能呵护表妹自然更妙。

    想改成花田就改吧,不是农耕地另作他用,不触犯律法。怎么都改可以,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于别院为何建在胰子作坊后面?

    从胰子作坊大门进去,转了一圈,再从东侧门出去,无须从后门直接穿过到后面别院,钱怀知也明白了。

    望山跑死马。

    胰子作坊看似近在后山山脚下,实则不然,从东侧门出去往后山方向前进,再到下一个三岔路口便可见一斑。

    直走,到底是进山小道,往右侧走,却是类似被两侧山壁怀抱着的一块盘地,单往右侧而行的走道便可容两辆马车通行。

    与此同时,钱怀知也明白了他身边来过此地的师爷,为何说等他亲眼目睹之后便知别院建在此地的妙处了。

    风水一说先不提,就这一面拦住别院进出口的围墙,别以为设了一处门岗,还有大门有多开阔就足以令人忽视围墙高度和墙厚。

    就这一堵围墙里外合起来的厚度,无须衡量,单单为了能支撑起其高度,很显然已经接近于民用围墙限定的最大厚度。

    这哪里是什么民用的围墙,若是在这墙头上面再设岗哨的话,快赶上县城的城墙了,要追究起来,违制了。

    碍于边上还有其他人,钱怀知不好多言,只是意味深长地朝顾文轩笑了笑,便提出先不进别院,而是直接去后山。

    从三岔路口直走,途中有一处八角亭,不是多精致的亭子,一直到山脚下,再上后山的小道,还有一处亭子。

    同样的,不是多精致的亭子,位置却很妙,在这一处简朴的亭子上,一眼便可望见庄外被两处作坊挡住的大道。

    只要不是年迈眼花,在此很方便能一眼望见外面大道可有行人车辆经过,只差了一个狼烟台了。

    他是有听说周师叔(周焕)提起他这位师妹的时候,说他这位师妹自幼起胆小,只是未免过于谨慎。

    不进京,还能说是心性淡泊,无意登高望远,更喜欢自在悠闲,但这明显怕被人谋害的布局?

    难不成姨母之前在高府的处境并不像高老夫人所言一般,连带着小师妹至今还胆战心惊怕人谋害?

    应该不至于,以高老夫人不输于男子的城府谋算,前有周师叔简在帝心,高府其他人岂敢陷害小师妹?

    走山路,山道到底不如山下道路平坦且宽阔,走着走着,慢慢的,一行人便三五成群地拉开了距离。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