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面食和米粉其实在战时的话,只要是来得及的情况下,未必就真的比做饭麻烦。
说不定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更简单一些。
因为偶尔也是可以给士兵换换口味的。
这也是李昭突然改变主意的原因之一。
而且,像米粉、红薯粉这种东西还是比较容易储藏,也便于运输的。
当得知李昭要做新的美食后,李秀宁就带着李世安跑到了李昭的身边,屁颠屁颠的跟着他转悠。
“爹爹,还要多久啊?”李世安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他已经几次想啃红薯了,但都被李秀宁给阻止了。
“别着急啊,很快的!”李昭笑着安抚道。
身边是小青还有小红,她们都在带着人学这项技术。
这些红薯品质都很好,很大。
李昭站在水池边,一个个的清洗干净,当初收上来的时候可是有很多的泥土粘着。
清洗过程量不大,就是繁琐。
要想制作好红薯粉,还是得反复淘洗。
他之所以亲自来,也是因为想到了小时候,父母让他在池子里面淘洗的记忆。
那时候,家里算不得富裕,每次挖完红薯回来后都会很开心。
因为可以吃烤红薯了。
每次父母忙着在田间劳作,他就不得不承担起家里的一份责任比如,帮助清洗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剁碎,最后蒸煮了喂猪。
只是他如今要做的并不是喂猪的,但步骤都是差不多的。
在反复清洗干净后,红薯切成块,用木槌捶打,直到成为芝麻大小的碎块状即可。
当然,如果还想要更加细致,那就需要用到石磨,这样就可以慢速碾磨。
这个东西主要就是耗时间,是一个极为细致的活儿。
李秀宁很聪明,每次李昭搞的事情都不是很难的时候,她就立即凑过来帮忙。
李世安就差了点意思,经常被姐姐忽悠的找不到北。
赵静茹更多的时候则是在一旁看着,她觉得很温馨,而且,李昭也不让她干活儿。
在将红薯碾碎后,李昭就用双层纱布套在陶缸口,将刚才碾碎的薯浆都给倒入进去。
李昭喊来洗干净手的李斌,然后两个人手工揉挤,直到将里面的淀粉乳全部挤出。
如此一来,便可以得到浓浆,但是颜色比较深,还得来第二遍,依旧是这样的过程,得到的便是清浆。
最后一步就是白浆,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什么渣滓了。
李昭之前准备好的一批已经静置了超过四十八小时。
这个过程就是李昭现在要做的,先将这些淀粉乳倒入新的陶缸,在中间需要换水三次。
目的便是去除多余的杂质。
李昭为了将这个时间缩短,会选择在缸底加入草木灰。
草木灰的作用就是利用碱性加速其中的沉淀,下一个步骤,李昭则是来到了之前的第一批陶缸前。
撇去上层的一层黄水,底部剩余的便是淀粉块。
李昭刚准备和小青一起弄,李秀宁这个奶娃娃就跑了过来,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道“我来帮爹爹。”
小青只好在一旁帮忙扶着,以李秀宁的这种小手肯定还是抓不住的。
用粗棉布将这个装好,然后悬挂沥水一天,差不多也就可以定型了。
最后的步骤也很简单,那就是将还没有完全风干的湿漉漉的淀粉分成拳头大小的形状,继续摊晒在竹簸箕上,保证其通风。
大约三日左右,表面出现龟裂就可以了。
晴天再继续脱水,暴晒三到五日,其中的水份就基本上被蒸干了。
到了这里,基本上就已经快好了。
最后的步骤便是将红薯粉和水,按照一比四或者是一比五的比例调和,中间加入一些山茶油,这样能增加韧性,也能防止粘手。
李昭还加入了米醋少许。
这会使得煮出来的粉条更加具有透亮感。
李昭做工还是很细致的,特别是在这种吃的上面,耐心很足。
李秀宁和李世安这两个黏爹的娃娃,在一段时间之后都显得有些不太耐烦,嚷嚷着要出去玩了。
李昭只能自己搞。
钻孔的瓢中放入了粉团,敲打,使得粉条落入热水锅中,然后控火。
约莫三分钟后便可捞起,但需要放入井水中,这样可以激发韧性。
制作出来的粉条就可以搭在竹竿上,间距放的稍微宽一些,主要是防止黏住。
最后在暴晒两日,就成为了红薯粉。
这种干粉条是可以存放三年之久。
但最好是在陶翁的底部铺上一层的生石灰,其目的自然就是防潮。
李昭在将红薯粉制作出来后立即就忍不住先煮了一碗尝尝。
虽然没有准备很多的佐料和辅料